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生态之窗,是一项国内领先的远程视频观测系统,这项系统通过远程视频观测,使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实时观测千里之外的珍稀野生动物活动迹象。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觅食的壮观场面,人工难以拍摄,而悬挂在铁塔顶上的“生态之窗”观测设备,记录下了一个个珍稀画面。
年保玉则。果洛州委宣传部提供
(资料图)
数据之眼:全省藏羚数量恢复到7万多只
观测点位:可可西里
镜头回放:2017年8月,在可可西里拍摄到3000余只藏羚通过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通道回迁的壮观画面。这是青海生态之窗运行以来,拍摄的珍稀野生动物最多的一次。
为更好地了解藏羚迁徙、繁衍等生存状况,省生态环境厅在可可西里地区设置远程视频观测系统。通过摄像头,工作人员在千里之外就能实时观测藏羚的迁徙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从观测的视频中看到,成群的藏羚中,有身体健壮的,也有幼小的,健壮的藏羚带着幼崽从卓乃湖返回栖息地。后来,多次观测到藏羚迁徙场面,少的二三十只,多的上千只,它们成群结队伴行。
经过观测和视频分析,每年通过五道梁北大桥通道迁徙的藏羚种群数量稳定。年际变化略有增加,全省藏羚数量从最少时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藏野驴集体出行。(视频截图)
数据之眼:积累500多段欧亚水獭视频
观测点位:玉树市扎曲河畔
镜头回放:拍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一只欧亚水獭时而探出小脑袋左顾右盼,时而敏捷地潜入水中捕食,萌萌的神态,甚是可爱。
2018年至今,布设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巴塘河、扎曲河沿线的青海生态之窗远程高清摄像头,拍摄到500多段欧亚水獭活动影像及数千张照片,表明这些区域已成为欧亚水獭的固定活动地点,也佐证了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完整性。通过分析观测到的实时画面,研究人员发现欧亚水獭大多于夜间活动,主食河中鱼类,巢穴多设于河道旁的岩洞内,对栖息地周围的水质要求极高。
悬挂在高空的远程高清摄像头是如何捕获到水中活动的水獭的影像呢?工作人员介绍,青海生态之窗的远程高清摄像头有昼夜拍摄功能,白天利用可见光拍摄,夜间用红外光拍摄,此次抓拍的绝大多数是在夜间拍摄的。
欧亚水獭是河流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健康水体的重要指示物种,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欧亚水獭的存在,也意味着长江支流扎曲河的水质趋于向好。
玉树扎曲河口监测到的水獭。(视频截图)
数据之眼:3小时记录520头藏野驴
观测点位:可可西里
镜头回放:2018年12月29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野马岭,成群藏野驴集中觅食、活动的壮观场面被青海生态之窗系统全程记录,当天还观测到赤狐、狼等野生动物活动画面,观测资料已上传至青海环保云平台海量存储系统。
野马岭,海拔4400米,常有大群的藏野驴将此处作为栖息地,与蓝天白云作伴,悠闲自在。工作人员通过观测视频分析发现,在野马岭一片广阔的区域里,一群藏野驴时而觅食、时而奔跑,享受着冬日的美景。工作人员从截屏的录像资料里统计发现,在3个小时内,共有520头藏野驴出现在视频监控范围之内。
藏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藏高原特有种,体形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野马”,生活在海拔4000米至5500米的高寒荒漠环境中。目前,青海境内共监测记录到藏野驴8万余匹。
普氏原羚。摄影:祁晓军
数据之眼:数十只普氏原羚集体觅食
观测点位:青海湖北岸
镜头回放:9月7日,青海生态之窗观测系统在青海湖北岸一块狭长的区域里,观测到数十只普氏原羚集体觅食的镜头。青海生态之窗工作人员从截屏的录像资料里统计发现,有近百只普氏原羚出现在视频监控范围内。
环青海湖地区是普氏原羚的栖息地。由于种群数量极少,人工难以捕捉普氏原羚大规模活动的场景。通过悬挂在高空的青海之窗观测设备捕捉到普氏原羚活动场面,从而得知,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普氏原羚在环青海湖周边有7个分布区,2021年末共监测到普氏原羚近3000只,数量逐年递增。
青海生态之窗建成以来,数字化记录了主要生态区域的青海典型物种活动及其栖息环境观测影像,特别是对藏羚、普氏原羚、藏野驴、欧亚水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活动区域实时数量统计和跟踪观测,为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视频观测和分析手段。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青海生态之窗记录罕见画面青海新闻网
老旧小区引物业居民安心更放心青海新闻网
西宁城区初一新生线上报名啦报名时间为8日9时至9日15时青海新闻网
西宁市适老化改造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5000元青海新闻网
秋意渐浓西宁日最低温降至个位数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