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唐山8月7日电(白云水 王会青 卢铭)8月7日,在河北省曹妃甸区一农场永康村一个红木微雕工作室,一座座红木雕刻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精美大气。这些微雕作品均出自此间农民手艺人张树增之手。
“将0.15毫米厚的竹片嵌成门窗的菱花格纹,在100多倍的放大镜下,门窗下部雕刻的云龙图案,连龙吞云吐雾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说起微雕作品浮雕纹路等细节之处,张树增颇为自豪。
微雕,全称微型雕刻,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艺术形式,刻画时全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创作原料小如牙片甚至细如发丝,作品颇有“微中藏世界,极致读华章”的妙趣。
把作品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全心沉浸、与心融合、用心感悟是张树增的微雕“心经”。从乡间木工出身的毛头小伙,到如今能微雕“太和殿”并在业内形成影响,靠的就是这“心经”。工作时,“毫厘之间起舞,方寸可为乾坤”,那种心中有天地的状态,总会使他的嘴角不自觉地绽出笑容。
从事红木和竹片镂空微雕创作30余年的张树增,从小就被中国传统古建筑精妙的榫卯结构深深吸引,“在那时候,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能用自己的双手还原出中华古建筑文化的精髓”。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树增发现海边渔民织网用的竹梭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这让他萌生了以竹子做原料,用微雕技艺创作中国古典建筑的想法。他把传统雕刻技法运用在竹雕之中,经过他一双巧手打造出的竹片或纤细、或轻薄,再经过组合,便成为一件件大气精美的微雕作品。
打造一件作品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张树增乐在其中。红木薄竹镂空微雕作品“太和殿”,当属张树增近年来的匠心之作。为了“太和殿”的创作,张树增多次去故宫实地观摩太和殿,历经800多个昼夜的潜心研磨,张树增带领两名徒弟,按照1:100的比例,用立体形式还原了太和殿。“将高倍放大镜对准‘太和殿’的檐角,鸱吻、狮子、海马……十只形态各异的脊兽依次排列,姿势、表情都活灵活现。”张树增说。
2015年,这件作品在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品交易会上展出之始,就受到了许多中外收藏爱好者和媒体的热捧。如今,张树增创作的微雕古建筑作品超过百余件,并成为众多藏家的收藏作品。
“微雕艺术是可遇不可求的。”30年来,张树增特别珍惜与微雕的这份“缘”。
中新网唐山8月7日电(白云水王会青卢铭)8月7日,在河北省曹妃甸区一农场永康村一个红木微雕工作室,一...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杨文进崔雁娜杜笑冉)8月8日,记者从市体育中心获悉,为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志远)近日,市自来水公司承担的“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被收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赵珺)8月6日,2022年河北省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在张家口市落下帷幕,来自全省1...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回佳佳通讯员王娟)“这几年,县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区环境改善了,增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