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滦投资有限公司紧抓产业升级机遇——
煤矿“智变”面貌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在内蒙古开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开滦公司”)煤炭基地红树梁煤矿的智控指挥中心,集控员杨磊坐在控制摇杆和按钮前,按下启动键后,顺槽皮带、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输送机、采煤机依次启动,只见大块的煤炭被分割开来,源源不断的“乌金”被送往地面。
“过去,这一系列采煤流程要由工人在井下操作,大伙儿经常一身汗、一脸灰;现在,只需在地面上轻点鼠标,观看屏幕就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改变了以往矿工灰头土脸、矿山高危的印象。”杨磊说。
内蒙古开滦公司属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企业在煤炭行业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抢抓机遇,在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份交界处,建设产能1000万吨的红树梁煤矿。
“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将创新基因植入新矿井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内蒙古开滦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海说,他们抢抓煤矿智能化这一行业变革方向,提出“打造中国西北智能化绿色矿山的标杆”的目标,从高标准选型智能化生产设备、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研发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构建专业化子系统等方面着手建设。
“设备完好,现场环境完好,可以开机!”红树梁煤矿综采队生产队长陆国民乘坐汽车沿着坡道下到100多米深的井下工作面,完成常规检查,向控制中心汇报后,按下按钮,随后采煤机、刮板运输机等依次被“唤醒”,开始切煤、自动跟进。“我的主要工作是观察采煤工作面有没有地质变化、液压支架是否移动到位,只有发现异常时,才会进行人工干预。”陆国民说。
此前,陆国民是一名传统煤矿井的液压支架工。“那可是一项重体力工作,一个班要搬动300多个液压支架操作手把,常常胳膊酸疼、大汗淋漓。”陆国民说,如今,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使工作不再劳累,而且效率提高了3倍。“虽然身体轻松了,但是大脑却一点不能放松。智能化开采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更高,自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技术发展步伐。”
生产设备智能化是建设智能化矿山的硬件基础。企业紧跟科技前沿,用高端智能化装备武装矿井,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排水六大系统和煤炭销售全部实现智能化。
有了硬件基础,还需要软件作支撑。红树梁煤矿高标准构建了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消除子系统的“数据孤岛”,对矿井采掘、运输、仓储、洗选、销售开展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了矿井全面感知、精准协同、智能决策。
在井下,红树梁煤矿安全管理部主任刘柱和几名同事带着防爆手机,在巷道的轰鸣声中边走边巡查矿井安全。“有淋水、积水,排水不及时!”当他发现隐患,立即拍摄了视频、照片并加上文字描述,上传到手机中的安全管理系统,相关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即整改并通过手机反馈,确保隐患消除。
红树梁煤矿引入推广巡检机器人,主斜井皮带、主泵房、主变电所、压风机房等场所均实现无人值守、有人巡视,使井下生产人员大幅减少。智能化使红树梁煤矿原煤日产量最高达3.8万吨,创下开滦集团下属矿井中单井单面产量历史纪录。“在百米深的井下,把相对危险的工作交给机器,有效保护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张金海说,煤炭基地智能化建设带动了传统矿井走上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子,企业将继续健全完善目标责任机制、长效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以智能化赋能矿企高质量发展。
(原载2023年8月15日《经济日报》)
标签:
内蒙古开滦投资有限公司紧抓产业升级机遇——煤矿“智变”面貌新□经济
日前,市文明办、市交通运输局共同发布了8月份第三期唐山市出租汽车行
“参加活动不仅能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还能带动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们学习
唐榛路小马家峪村桥梁拆除重建工程于2023年8月21日至2023年10月30日开
唐山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第八交通警察大队关于启用固定式执法取证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