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到构建低碳工业体系,从深化建设交通绿色转型到推动农业领域减排增汇,从“云”上借智到低碳生活……“双碳”目标犹如一根拥有非凡力量的“指挥棒”,系统推进湖州在生态、能源、工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创新。
“我们一直走绿色发展之路,也为‘双碳’赢得先机。”市委生态文明办主任何晓红说,湖州早已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双碳”目标提出则把湖州的绿色发展提到新的高度。
从环境治理一路领先,至如今的全域美丽,湖州始终锁定“绿色发展、共建共富”主题主线,正阔步迈向“绿色发展3.0”时代,在“双碳”赛道上再展领跑英姿。
数智并举,勇当碳路先锋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绿色低碳是必然举措,数字助力不言而喻。
年初,湖州在全国首创“能源碳效码”,依托电力大数据平台,将八大高能耗行业用电、用气、用煤、用油等数据转换成碳排放量,并根据行业均值划分成五个碳效等级,让企业只要扫码就能得知自己的碳效水平。
该码一经问世就得到全国关注,业内人士称“打响‘能源消费革命’第一枪”,能耗类企业也纷纷聚焦此码。长兴旭日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节能技改频频,负责人王德芳说:“我们碳效4级,碳耗是行业均值的1.5倍,问题出在老旧设备上,得花功夫对粉磨机及配套设备进行改造。”
“码”是端口,背后需要庞大的数据平台支撑。5月中旬,“双碳”云管理平台正式入驻湖州城市数字大脑,政府部门的各类监测数据在这里汇集倍增,通过大数据运算进行碳排放分析和达峰场景模拟。生态、发改等12家政府部门和美欣达等27家企业首批入驻,踏上碳管理之路。
“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集中运算分析,进而定位企业碳足迹、开展行业碳监测、实施政府碳激励、深化智慧碳应用,以数字驱动的方式贯通能源管理和服务全流程。”市大数据局介绍,这是一次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更是一场与数字化紧密结合的前沿探索。
6月初,“碳效码”“碳惠易”“碳惠贷”三大应用场景加载至平台。如今,升级版的“碳效码”已完成全市381个行业3700余家规上企业的赋码和季度动态更新;“碳惠易”搭建“淘宝”碳普惠交易平台,推动绿电交易、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碳惠贷”联合金融主管部门,打通绿贷通平台,依托碳效等级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高碳效企业和技改升级项目给予贷款额度、利率等差别化待遇。
上月,省经信厅正式批复同意湖州市作为省工业碳效智能对标(碳效码)试点市。据介绍,湖州将打造“工业碳平台”独立场景应用,推动企业、行业节能降碳,并致力在推广“碳效标识”应用过程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深度减排,争当护绿使者
长湖申航道繁忙,这里年货运量超亿吨。8月初的一天,骄阳似火,57岁的船民陆宝权待船一靠岸,就熟练地用手机扫码、拉线,“浙湖州货2719”号便连接岸上充电桩,通了电。
“跑了20年船,如今终于能在船上睡安稳觉了。”陆宝权说,船舱一到夏天就闷热难熬,通了岸电后,夜里开着空调睡觉,没了过去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噪音和呛人油烟。“柴油发电一天要烧60多块钱,现在只要10多块!”他说。
让老陆津津乐道的岸电是电能替代的重要项目,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湖州,这种岸电桩已设置397套,今年上半年的岸电用量就已达到了36.5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了376吨二氧化碳排放。
与“双碳”目标呈正相关的还有污染防治和蓝天保卫两大攻坚战。我市相继实施大气源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大气源头治理问题分级约谈问责实施办法等,高规格推进、多部门联动、精细化管控、高科技溯源大气环境治理。上半年,全市100%完成涉VOCs重点企业源头替代,在全省率先开展非道机械电动化改造和内河船舶发动机改造试点,74个乡镇新增PM10污染因子监测,国省控站点周边152个“空气微站”投入运行,吴兴率先上线涉气污染源电子地图……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作为省唯一试点,湖州率先落地应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绿色发展“划线立框”。近期,湖州再先行一步,将碳评价纳入环评准入制度改革,实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德清GEP核算体系、安吉“两山银行”……全市各地也纷纷致力于探索低碳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
深度减排,重在多领域协同推进。绿色智造、低碳交通、零碳建筑等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双碳”数字化改革、碳效市场化评价等机制率先破题;市发展改革委正牵头构建全市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科学谋划全市“双碳”工作最优路径;市科技局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双碳”技术创新制高点,布局建设市级统筹、区县协同的“1+N”重量级科研平台,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受政策及项目吸引,越来越多高端人才逐渐汇聚湖州,零碳电力、零碳非电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攻关拉开序幕……
独行快、众行远,湖州上下在深度减排的道路上携手向前。
全民行动,乐当脱碳能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早在2017年,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政府办公室就发布了关于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的实施意见。
之后四年,湖州出台全省首个制止餐饮浪费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垃圾分类积分平台、在全国率先收编社会“铛铛师傅”、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公交纯电动化、一票制、移动支付“三个全覆盖”、在全国首创公共自行车无桩化精准定位借还车模式……
如今的湖州,拥有209家绿色餐厅、300名“绿色点餐专员”,47.3万户家庭共同参与垃圾分类,通过绿色出行年均减少碳排放约6万吨,每年有4.3亿件绿色快递从湖州出发。
“‘双碳’目标除了要坚持技术革新,更要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百姓生活,通过政府引导、载体创新,推动百姓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人人乐当脱碳能手。”市绿色环保协会秘书长刘慧说。
围绕“双碳”目标,湖州还有众多创新之举。去年在湖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牵头成立长三角生态能源碳汇基金,开展以增汇减排为主要目标的植树造林活动。基金支持下,安吉马吉村栽下成片碳中和林,中和座谈会举办所产生的40吨二氧化碳当量,实现碳中和。
面对滥伐、盗伐林木等生态破坏行为,全市司法系统创新补植复绿修复机制。近年来,湖州法院共发出37份补植令,责令被告人在指定湿地保护区、自然景区、林场等地补植各类碳中和林,目前已集中实施1400余亩。
“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传递绿色好声音需要各界全力以赴。”市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室张璇孟认为,完成“双碳”目标离不开社会行动能力增强,公众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
“可以采取更多鼓励性措施,比如鼓励公众节约能源、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公共交通、循环利用、美化家庭,形成低碳节约新生活方式。甚至可以从改变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做起。”张璇孟说。
多名环保人士认为,“双碳”目标落地过程中,要多考虑与居民健康、基层治理等民生议题相结合,通过“碳革命”重塑城市韧性,从思想到行动上培养价值认同,营造人人都是行动者的氛围。
太湖南岸,低碳转型步履铿锵,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指引下,绿色发展之路长长延伸。(记者史舒频)
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广大消防指战员学在深处、谋在...
岁末年初,珠江西岸潮流涌动。在一片以火炬命名的产业热土上,一场低效工改攻坚战拉开战幕。未来五年,...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是新型外贸基础设施,也是带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据了解,目...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通过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化解压力。作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1月7日,河津市委七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明确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