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珠江西岸潮流涌动。在一片以火炬命名的产业热土上,一场“低效工改”攻坚战拉开战幕。
“未来五年,中山要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向东发展,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桥头堡,引领带动全市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东岸。”2021年底,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火炬开发区要全力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主引擎”的马力如何再造?2022年,火炬开发区向自己发出高质量发展之问,瞄准市委赋予的四个定位,用实际行动寻找答案。
破与立
再造空间再造动力
1月4日,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的召开,全面吹响了全市“低效工改”攻坚战的号角。当日,火炬区在窈窕片区白岗一街以一场盛大的低效厂房拆整行动,对全市号召作出正面回应。
推动空间再造,聚焦动力再造,2021年,“破”与“立”成为火炬开发区重点落笔的两篇文章。
事实上,2021年10月9日,火炬开发区就已经召开连片“工改工”动员大会,并在窈窕片区启动了全区首个“低效工改”连片改造项目。大片低效旧厂房在机器轰鸣中被拆除,为全区乃至全市推动连片“低效工改”打响了“头炮”。
火炬区谋划“低效工改”的全局观,绝非一场行动、一个片区。
抢抓“双区驱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火炬区正在积极谋划推动十大片区的建设,其中就包括东利、张家边、沙边、窈窕、沙仔5个低效工业园改造片区,统筹更新面积将超过2万亩。
通过创新“托管共建”归宗改造模式,向低效工业园要发展空间,火炬区已经打响了一场“不留后路”的“低效工改”攻坚战。新年伊始,火炬区向全市作出郑重承诺,2022年将首发拆整低效工业园区面积近千亩,未来五年将改造低效工业园区超万亩。
破得声势浩大,还需立得稳健持重。以高标准开展“大招商”、以服务升级促项目落地,才能真正让腾挪出的宝贵发展空间用得其所。
2021年,火炬开发区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制造、健康医药等主导产业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5个项目集中动工,12个项目集中签约,同时还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正在冲刺落地。目前,纳入项目库的重点在谈项目已近百个,投资总额接近300亿元;全年共新签约项目近80个,总投资额约74亿元。其中,红门智能安防科技、港联华凯智能制造、武藏等7个项目已完成供地落地。
以大视野开展大招商,以真血性推动低效工改,火炬区找到了“转作风”的突破口,也找准了再造空间、再造动力的抓手。
怎样做好做实东承文章?
围绕“破立并举、快字当头”,火炬区着以重墨。
赶与转
跑步迈进新赛道
近日,火炬区又传出好消息,火炬工业集团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13.33亿元,同比增长22.5%,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火炬工业集团园区成为中山首个产值破千亿的产业园。
这是火炬区推动重大产业平台载体升级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火炬开发区快马加鞭赶路的脚步。
深中通道的建设正在加速打通珠江两岸,未来几年,中山与深圳将紧密相连、融为一体,香港也近在咫尺。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中山必须抢抓深中通道历史机遇,主动学习拥抱深港,强化“东承”功能,深度对接珠江东岸。
作为中山“东承”的桥头堡,火炬开发区正在与深中通道建设赛跑,加快转型步伐、提升节奏赶路,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充电加油。
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环境急剧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火炬区化压力为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一边紧抓防疫不放松,一边潜心谋发展,全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经济开始企稳向好。
为了推动项目落地,火炬区在全市首创“拿地即动工”模式,推动行政审批改革打通了长期以来导致项目“落地难”的机制瓶颈,后来又推动这一创新模式从“个案”变为“常态”,并在全市推广。在这样的努力下,数十个重点工业项目先后实现动工建设,为火炬区实现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而立之后又出发,以“转作风”为契机,用赶考的心态跑步迈进。火炬开发区直面干部作风转变、土地瓶颈、水环境治理等核心工作展开攻坚,“提旧育新”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等经济指标昂然起势。
去年1-11月,火炬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4亿元,比增56.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税收达122.1亿元,比增28.7%,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转作风、转思路、转观念,对标深港是为了学习深港、承接深港,火炬开发区正在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搭建一流的产业发展平台,唱好“东承”这场决定未来发展的大戏。
时与势
重塑高新区动能
“我是谁?”“我该向何处去?”时刻铭记担当使命,是火炬区走好未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决定因素。
火炬区就是国家级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坚定不移做好做实“高”“新”两大文章,加快打造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争创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就是火炬区的使命。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未来5年,中山将突出火炬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发展定位、产业方向、功能布局,为火炬开发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中山市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成立民众街道并由火炬开发区统筹发展,为火炬开发区扩容提质、加快打造全市“东承”的桥头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阵地。发展空间的拓展,正在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在总体规划、发展定位、产业方向、功能布局等全面提升优化。
近期,民众街道召开了河涌岸线环境整治动员大会,成立了8个攻坚执行组和6个攻坚保障组,设立专项保障资金,选派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干部,下定决心用两年时间将目前涉水违建存量消减60%以上。这场治水攻坚战,是民众街道为建设40平方公里具有岭南水乡特征生态风貌带“打前站”,未来,这里将形成山水林田湖海和谐共生的美丽场景,重塑岭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这也是民众街道打造“火炬新城”的重要构想。以打造北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南部智慧产业园区与中部水乡风貌带三大发展平台为抓手,不断强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民众街道正全力建设湾区一流的科技新城,为年轻人和科学家打造创新创业新热土。
火炬区也正在依托统筹民众街道的契机,对打造“东承”的主阵地进行全盘谋划。去年,火炬区立足统筹区全域规划并启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平台建设,这十大平台涵盖中山港、民众两大街道,既包含新建平台,也包含“低效工改”平台;不仅关乎土地整备、产业升级的改革,更关乎发展逻辑重塑、发展动力再造。一“新”一“旧”,涵盖了火炬开发区的新空间、新业态、新未来、新动力。
在全新的发展空间架构下,火炬区正在谋划联合深圳共建产业链专业协作基地,协同布局深圳链主企业及上下游资源,打造万亩级深中合作创新区。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国家级高新区的功能品质。
30余年间,火炬区审时度势,敢想敢干,炼就了“火炬精神”。
今天,火炬区以全新的精气神,重燃“火炬激情”,重塑高新区动能,向打造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发起冲击。
趋势
聚焦“高”“新”定位
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未来五年,火炬开发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做好做实“高”“新”大文章,加快打造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
坚定不移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火炬开发区始终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快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数字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AIoT智慧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用好药品进口口岸,积极参与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争取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等领域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设立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坚定不移坚持“高”“新”定位,聚焦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打造“3+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坚定不移打造平台载体,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全力建设承载高质量发展的十大片区。以“立引擎、造空间、促转型、树标杆”为目标,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推动智慧产业园、鲤鱼产业园等5个新园区的建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定不移地加快项目落地。坚持往头部招、招头部,招大商、大招商,集体招、招集体,实现“投融招服”一体化,实现以投促招、招投联动、重点突破重特大项目招引。
案例
政产学研结合,联动长理工打造“香山实验室”
火炬区进军“太赫兹”应用领域
2021年9月,立志做“国际化开放实验室”的香山实验室挂牌正式运营,将致力于太赫兹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香山实验室以“香山学宫泮池拱桥”作为实验室logo。“这座桥代表香山曾经的最高学府,这也是我们对香山实验室的期盼。”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执行院长、香山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李丽娟说。
香山实验室的诞生,始于中山与长春理工大学(下称“长理工”)的碰撞,成熟于产业与科研的结合,或将是一次足以改变火炬开发区产学研格局的新尝试,也将成为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再造动力的一次重要探索。
科研+产业化:以“香山”为名打造国际化开放实验室
成立香山实验室的想法,可以追溯至2021年3月。
这一年,在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暨中山人才节上,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下称“中山研究院”)正式落户中山火炬开发区,成为中山首个高精尖领域的硕博联合教育培养研究院。
肩负着为长理工“打开窗口”重任的中山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娟,在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下称“留创园”)调研时,见到了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香山微波”)的创始人东君伟。一边是国内太赫兹领域赫赫有名的研究团队,一边是中国第一批超高频微波毫米波天线研发和产业化的前沿公司,双方在达成合作上一拍即合。半年后,香山实验室便在留创园新园中诞生。
作为频率单位,太赫兹一般指频率在0.1~10THz范围内的电磁波,在长波段与毫米波相重合,在短波段与红外光相重合。因其特性,许多应用应运而生,如半导体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的性质研究、断层成像技术、宽带通信、微波定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科研学术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
而太赫兹技术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的结合是其应用的前沿大热方向。目前,香山实验室已成立了香山5G/6G实验室,以香山微波的微波、毫米波技术与中山研究院的太赫兹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微波、毫米波、太赫兹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工业技术研究,志在打造一个“国际化开放实验室”。
从研究院到实验室:“政产学研”熔炉中的一颗结晶
2021年,是李丽娟来到中山的第一年。
她带着长理工团队遍访中山企业,并与15家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的基础是非常好的,这座城市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们希望用我们培养的人才去支持当地光电产业的发展。”李丽娟说。
“我们来到中山之后,发现广东的产业链、资源太丰富了,我们的想法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合作方。很多合作都是主动找上门的。”李丽娟说。半年时间里,除了香山微波,长理工还与中山健康医药企业合作,将太赫兹技术与药品质量检测挂钩,建立了太赫兹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与华为达成合作,建立了太赫兹智慧煤矿应用实验室。多个研究方向的开花结果,加速了长理工科研阵线的迁移。未来,中山研究院还计划将长理工太赫兹波谱、无损检测等研究方向带来中山。
从想法的碰撞,到实验室的筹备,再到应用方向的延伸,从长春到中山,香山实验室成为火炬区“政产学研”熔炉中的一颗结晶。将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使产业应用与前沿技术建立连接,从而搭建起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香山实验室将作为一个支点,撬动起中山新的产业号召力和创新引领力。(采写:南方日报记者何伟楠廖瀚)
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广大消防指战员学在深处、谋在...
岁末年初,珠江西岸潮流涌动。在一片以火炬命名的产业热土上,一场低效工改攻坚战拉开战幕。未来五年,...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是新型外贸基础设施,也是带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据了解,目...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通过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化解压力。作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1月7日,河津市委七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明确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