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记者从在省农科院召开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粮丰” 专项课题绩效评价会上了解到,项目组经过3~4年的科技创新,使项目区玉米、水稻单产较“十三五”项目实施前3年平均提高6.99%,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0.3%~22.2%,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5.49%~17.59%,气象灾害损失率降低了3.5%~4.8%,化肥利用效率提高了10.2%~12.8%,病虫害损失率降低了3.5%~9.61%,生产效率提高了20.23%~22.53%,产后损失率降低1.06%~6.40%,项目累计增产粮食150.3万吨,增加效益33.56亿元。
据了解,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在我省启动了二期“东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热优化配置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项目,2018年启动了三期“黑龙江低温黑土区春玉米、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项目分别由省农科院李文华研究员和柴永山研究员主持,并整合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等省内近30家科研单位、大学、农技推广部门的700余位科研人员联合攻关。
项目执行中,实现了先进技术的“综合效应”、大面积机械化示范推广的“规模效应”和示范单位的“协作效应”,全面提升了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效益。在农作物的播种期、苗期、生长期和收获期等各个关键时期,协同合作、集智攻关,针对限制我省玉米水稻生产关键问题,创新形成了“三江平原白浆土区玉米大垄秸秆深翻腐植酸活化技术”“旱直播稻田有机肥土壤养分活化与耕作技术”等土壤耕整地技术7项;“肥料减施增效技术”“稻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等高效施肥技术5项;“玉米螟节本环保绿色防控技术”“水稻二化螟节本环保绿色防控技术”等病虫草防控技术6项;“三江平原玉米耐低温机械化栽培技术”“黑龙江省精量直播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等节本种植技术6项。通过技术集成,组装形成“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增密壮秆丰产增效技术模式”“半湿润区春玉米增密抗倒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等玉米技术模式7项;“松嫩平原北部水稻规模化标准生产栽培技术模式”“黑龙江半干旱区粳稻侧深施肥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等水稻技术模式7项;“水稻机械收获‘三适一标’减损技术模式”、玉米机械收获穗/粒“两适一调”减损关键技术模式等产后减损技术模式4项。(王红蕾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静)
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广大消防指战员学在深处、谋在...
岁末年初,珠江西岸潮流涌动。在一片以火炬命名的产业热土上,一场低效工改攻坚战拉开战幕。未来五年,...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是新型外贸基础设施,也是带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据了解,目...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通过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化解压力。作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1月7日,河津市委七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明确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