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翡翠园老年人助餐中心,老人正在排队打饭。 本报通讯员陈波 摄
题图:3月24日中午,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一处社区食堂,老人正在用餐。 本报记者 范孝东 李明杰 摄
“我本来就不会做饭,上了年纪后,更没法做饭”
——老年人吃饭难,助餐服务成刚需
一日三餐,看似很好解决。但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却是个大难题。今年89岁的宋炎东老人,过去为了一顿午饭,常常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
宋炎东是中科大退休职工,一个人住在合肥市蜀山区龙居社区中央美域小区。独居生活,吃饭是个麻烦事。“我本来就不会做饭,上了年纪后,更没法做饭。”宋炎东已经难以应付退休后自个儿做饭这个“大工程”。
怎么解决吃饭问题?宋炎东开启了一场“午饭的旅程”。他每天上午快到11点时,坐公交车到科大校园食堂吃饭,然后再打包一些包子、馒头,当作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宋炎东觉得,吃饭是个辛苦的体力活,尤其是年龄越来越大,每天一两个小时的公交,无异于一场艰难的跋涉。
2019年12月,宋炎东终于不用坐公交去吃饭了。在小区东门外,开了一家社区食堂,他只需走几步路,就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3月23日中午,宋炎东照例在食堂要了一份老年餐:一荤三素四个菜,一碗汤,饭随便吃,餐费5元。“套餐原价15元,老年人刷卡消费按年龄段享受优惠,60岁以上10元,70岁以上8元,80岁以上只要5元。”社区食堂承接方安徽徽杨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大海说。
老有所养,吃饭算一桩。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帮助他们吃得上饭、吃得好饭,是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曾对全区5万多老人做过摸底调查,发现93.7%的老人对助餐服务有迫切需求。”马鞍山市雨山区民政局养老办主任陶彩云介绍。
马鞍山市雨山区翡翠园小区居民张奶奶对吃饭难深有体会。此前为图省事,馒头、稀饭、面条一直是张奶奶食谱上的“主角”。长期“简餐”,营养不均衡,导致张奶奶出现了肌肉萎缩、牙龈出血等症状。2020年9月,翡翠园老年人助餐中心开业,张奶奶吃上了营养的老年餐,症状才有所改善。现在,她已是助餐中心的常客。
“合同一到期,我们就撤出来了,实在经营不下去”
——成本高收益低,持续经营遇难题
正是看到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进老年助餐工作。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有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791个,其中城市738个、农村53个。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中,建有老年食堂234个(覆盖99个街道),社区老年助餐点504个。在16个市中,合肥市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数量最多,共建有老年食堂76个、助餐点217个。
但在实际推进中,老年助餐工作存在不少难题,首要的便是运营方盈利难。“食堂每月租金2400元,人员工资2万多元,老年套餐的收益,根本不够成本。”杨大海告诉记者,按照要求,老年助餐服务坚持普惠公益为先,价格低廉,但房租、装修改造、人工费、厨卫器材采购维修费、燃气水电费等支出较大。“政府给了5万元的建设补贴,帮我们协调减免了半年房租,但持续经营我们还是有很大压力。”杨大海坦言。
流量与消费习惯,也是影响助餐服务能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合肥市庐阳区,处在中心城区的三孝口、逍遥津、亳州路、双岗等街道,老年人口较为密集,并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助餐设施运营良好。安徽刘鸿盛餐饮有限公司依托其宿州路上的一家门店,开辟了老年人助餐专区,该门店店长储良柱介绍,单纯的老年助餐业务,现在依然是亏损。“但老年人来门店就餐,带来了流量,扩大了宣传,对门店的经营是有利的。”
不过同为刘鸿盛承接运营的大杨镇五里拐社区助餐点,虽然享受的补贴政策相同,但该社区老年人口仅500余人,且多为失地农民,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助餐服务需求较低,日均到助餐点用餐人数不到10人。“合同一到期,我们就撤出来了,实在经营不下去。”储良柱说。
记者采访发现,因为难以为继,一些社区食堂不得不关停。合肥市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8年,合肥市实施社区居家养老“助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街道下面每个社区都建了老年食堂。“不过由于无法盈利,再加上疫情冲击,这两年陆续关门了两三家社区食堂。”
“让食堂运转下去,才能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不断档”
——强扶持优布局,创新模式提质效
社区食堂难盈利,服务质量就难以保障。老年人吃不到营养可口的饭菜,自然就会对助餐服务失去信心。业内人士建议,避免老年助餐服务陷入这类死循环,政府需要发挥作用,创新扶持政策,引导、规范助餐服务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各地对老年助餐都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但补贴力度有限。有的地方,按照1元/餐的标准,向助餐机构发放补贴,实际上这远远不能平衡机构的让利额度。为了维持运营,去年,龙居社区食堂做起了牛肉汤的生意,拓展盈利空间。“让食堂运转下去,才能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不断档。”杨大海表示。
在陶彩云看来,老年助餐是养老事业的一个环节,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和质量,还需从推动养老服务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她告诉记者,在扶持市场主体方面,马鞍山市雨山区采取“一揽子”扶持的方式,招标引进养老服务机构,承接运营社区助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多个项目,助力其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有效推动地方养老服务事业综合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安徽众拓智慧养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雨山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翡翠园养老服务平台,可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健身康复等多项服务。“平台的中央厨房能够给辖区的15个日照中心和20家助餐点发送服务需求,每天的助餐量为900多份,另送餐量达180份。”公司负责人陈波介绍,助餐量虽然不少,但实际仍未盈利。“不过,其他项目的收益可以反哺助餐业务,这样我们就能够保质保量地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陈波说。
“根据目前文件要求,助餐设施要实现社区全覆盖。由于各街道、社区老年人口分布的差异较大,按社区布点建设助餐设施会造成供需错位情况,导致运营状况差异化明显。” 合肥市庐阳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刘庆春建议,应优化当前的养老助餐设施布局,根据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实际布点建设,避免资源浪费。(记者 范孝东 李明杰)
聚力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年岁大了,体力弱了,买菜做饭成为部分老年人的负担。对于无法自己动手做饭的老年人而言,点外卖不是长久之计,价格贵还不符合口味。社区助餐服务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留守、独居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也提供了相互交流、融入社会的新平台。一些老年人在社区食堂就餐时唠唠家常、聊天解闷,一些社工借着给独居老人送餐上门的机会,了解近况并提供帮助。
从老年食堂、老年餐桌到老年助餐点、送餐入户服务,社区助餐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缺资金、少场地、难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有的甚至难以为继。如何让社区助餐形成稳定成熟的运营模式,决定了老年餐桌的丰富程度和长久度。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给予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补贴、养老助餐点运营补贴,也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多元拓展养老助餐市场,实现自我“造血”。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群众欢迎的方式,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让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个日常难题,都能找到专业的市场主体来承接,促进社区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日三餐”的细微之处,往往折射着社区服务的水平。让老年人吃饱,更要让其吃好。饭菜品类是否丰富,价格是否合理,食堂是否干净卫生安全,送餐是否快速及时,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不同年龄段、不同口味、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对餐饮的需求不同,可以在标准科学规范化的同时,提供因人而异的定制服务。一些社区针对老人慢性病者较多的情况,推出了糖尿病餐、低嘌呤餐、降“三高”养生餐等健康饮食,受到好评。一些老年助餐点尝试引入智能炒菜机、自助结账机等智能化设备,减少人力投入,增强对客群吸引力。助餐服务企业应在食材供应、厨师选择、物流供应链上要下功夫,进一步细分市场,优化产品研发、优化送餐路线,提供性价比高的餐饮和服务。
每一个社区居民的需求都值得被重视、被满足。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基础性服务供给,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老年化趋势加剧,社区养老助餐已不是一个“做不做”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期待着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用心做好这件暖胃又暖心的事情,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韩小乔)
标签:
马鞍山市雨山区翡翠园老年人助餐中心,老人正在排队打饭。本报通讯员陈波摄题图:3月24日中午,合肥市庐...
人民网合肥3月28日电(陈浩)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消息,自2018年底安徽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本网讯(记者郑莉)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586 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
马鞍山市雨山区翡翠园老年人助餐中心,老人正在排队打饭。本报通讯员陈波摄题图:3月24日中午,合肥市庐...
本网讯(记者王弘毅)记者3月28日从省水利厅获悉,我省2022年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责任人名单公布。依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