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有的走进老年学校,有的加入社区群团,有的成立兴趣小组,学书法、学绘画、学摄影、学棋艺……老年教育逐渐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关资料图)
7月28日,记者来到“文都”桐城市,走访了城乡几所老年大学,感受到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大学给他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学习兴趣高,老年大学报名火
走进桐城市老年大学,因正值暑假,教室里空无一人,两边走廊的墙上挂满了学员的摄影、绘画和书法等作品。随手推开一间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墨香,桌面上练习书法用的毡布墨迹斑斑点点。这是一间书法课的教室,在隔壁的一间多功能教室里,校长胡爱国边向记者演示智能黑板边说:“只要左右移动、指指点点,学员们就能在这里观看来自远方的名师授课。”
据胡爱国介绍,今年春季,该校拓宽了文化类、技能类的授课领域,增加了剪纸等专业,目前开设了12个专业共61个教学班,能满足学员不同需求。胡校长高兴地说:“老年大学今年报名十分火爆,目前注册学员近1000人,报名超2300人次, 达到建校以来历史最高。”
桐城市老年大学组建了校艺术团,拥有9支表演队,成立了9个专业学会、1支志愿者服务队,还设立了桐城派书画院工作室、棋牌活动室等。该校聘请教师33名,主要来自本市有关学校在职或退休教师。
59岁的学员刘娟打开她的课程表,有柔力球课、桥牌课、舞蹈课……刘娟坦言,退休以后生活比较单调,报了老年大学后有课就来上,不仅能与社会接轨,拓展了朋友圈,还可缓解她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老年大学副校长罗德泉说:“尽管放暑假了,一些学员还定期在刘娟家里开展活动。”
“老年大学确实不太好报,报名的人多!”家住在老年大学附近的秦老说,“我有一些老朋友住在周边乡镇,也想来上学。现在,老年大学学员名额都很紧张。”在老年大学学摄影的陈老告诉记者,摄影课很受欢迎,此前他在网上报名没抢到名额,后来学校临时加了一个班,他才如愿以偿。
胡爱国告诉记者:“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含饴弄孙,退休后还想融入社会,通过上老年大学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情趣。”
城乡布点多,家门口也能上“大学”
老年大学的场地有限,老年人求学需求却不断增加,一些居住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有学上。据桐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桐城市老年大学建有“桐城派书画院工作室”等9个专业学会,为镇街、村居的老年学校(教学点)提供师资支持,让老年教育辐射到乡村。为此,该校还建立专兼职教师信息库,制定了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学有专长的各类人员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让老年人“学得了、学得好”。
在青草镇老年学校的教室里,学员陈金武打着板,为一群载歌载舞的老奶奶伴奏,她们正在排练黄梅戏《绣娘茶》。社会体育指导员夏丽萍既是该校柔力球课的老师,也是黄梅戏班的学员。副校长李学文告诉记者,青草镇是当地文艺之乡,不少老人都会唱几段折子戏,多年前就成立了“夕阳红”文艺宣传队。现在镇里腾出一所空置学校,添置了设备,改造成市老年大学的教学点。
金神镇村民毕文兰每天上午都会准时来到镇老年学校,同一群爱好柔力球的朋友们学习交流。“我在这里学了一段时间了,虽然训练很累,但大家很开心。”毕文兰笑着说。
金神镇老年学校于2008年创办,2009年被评为“安庆市示范校”,2010年被授予“省级示范学校”称号。现在的校址是一所空置的初中校园,占地1000平方米,拥有3个教室、2间办公室,设有门球场、运动场、多功能球场等,近200名老人在这里上学和锻炼。“镇党委政府支持我们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教学辐射到村(居),已在金神村、草原村、杨塘村3个村设立了老年教育教学点。”金神镇老年学校校长徐上质说。
金神镇草原村党总支副书记占克清说:“我们村老年教学点定期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不仅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还营造出文明和谐好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真正做到送学送到家门口。”
为解决老年学校场地问题,桐城市整合各类公共资源,盘活乡镇空置房屋办老年学校,让更多老人能“老有所学”。
参加志愿服务,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目前,桐城市65岁以上老人超过10万人。为了引导老人尤其是退休老同志重新融入社会,发挥余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该市以老年大学为载体,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
市老年大学以专业学会为纽带,引导学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摄影学会围绕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组织专题摄影展,讴歌发展成就,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重点工程办公室专门派员配合;歌舞专业学员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乡村,教居民学健身舞、唱黄梅戏,参加乡村春晚;健身专业学员辅导市民快乐健身,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据胡爱国介绍,市老年大学成立了25个老年志愿服务队,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老年志愿者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广泛开展捐资助学、送温暖等公益活动,参加环境治理、基层调解等志愿服务,展现了“奉献余热、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市老年大学的学员刘娟加入志愿服务队后,每逢学校开学,她就和伙伴们一起,在家门口的几所小学引导维持交通秩序。歌舞专业的学员夏丽萍和她的姐妹们经常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到社区、乡村义务演出黄梅戏。金神镇村民孙文志、张同安、王从付告诉记者,他们不仅是老年学校的学员,还是当地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村里开展核酸检测、秸秆禁烧、防溺水等工作,我们这些老年志愿者都会配合村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者 沈荟)
标签: 莫道桑榆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有的走进老...
本网讯(记者张理想)同饮一江水,皖鄂一家亲。8月9日,2022年“极目楚天畅游湖北”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宣...
本网讯(记者史力)根据省气象台预报,8月9日至15日,我省继续维持晴热高温天气,全省最高气温37℃~39...
连续晴热高温,降水量偏少,淮河以南局部土壤墒情偏差……面对当前旱情,如何保生产生活供水?记者近日...
连日来,阜阳市新交付小区君悦府的居民们每到傍晚出门散步时,总是不约而同围聚到小区内幼儿园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