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成果怎样走出实验室?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联动相融?如何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近日,记者在科创大省安徽的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一线走访发现,安徽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实践中,遵循市场逻辑,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效能效益,积蓄了发展新动能。
(资料图)
成果“沿途下蛋”
驱动产业发展
数百米长的合肥“量子大道”上,一批从实验室走出的量子科技企业在这里聚集。
这条大道的背后,是安徽的科研团队推动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应用方向上均进入世界前列的科研优势。
在聚焦重大科技成果的同时,安徽注重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不断推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实现产业化。
作为科创大省,安徽拥有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大校大院大所”聚集的科研优势,构筑起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人造太阳”光学技术衍生新型安检设备,同步辐射光源帮助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续航力”……大科学装置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正加速催生应用成果,驱动产业发展。
“大科学装置是先进技术的工程集成,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既具有先进性,也具有工程可实施性,其产业化落地有望产生引领市场的产品。”在9月17日的全国“双创周”合肥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产业峰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副主任李良彬说。当天的峰会上,70多个面向市场研发的大科学装置项目转化交易成功,交易额达82.2亿元。
传导市场需求
尊重企业主体
在安徽,“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的需求传导型合作模式,让科研端对市场的感知能力极大增强,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在创新中的角色愈发重要。
目前,安徽依托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了4家省级创新联合体。“科技领军企业根据主体研究方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选择合作共建单位。”安徽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三级调研员薛军说。
荃银高科在国内水稻领域的品种研发、选育和推广方面位居前列,企业牵头组建安徽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今年5月,他们买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跃进团队依托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成果——“谷草兼用”脆秆水稻关键基因及其应用技术,并积极推动产业化,取得了良好市场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挥了研判市场、成果推广的作用。”荃银高科相关负责人说。
据安徽省科技厅统计,全省的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有一半为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全省132家新型研发机构中,85家为高新技术企业牵头组建。
围绕市场需求,安徽还出现了校地合作新模式。天长市是国内仪器仪表、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曾面临产品低端、核心技术缺乏、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困扰。当地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创新平台,校方编制项目指南,将企业技术需求“传导”回学校科研一线,支持多个支柱产业转型发展。
遵循市场逻辑
打造创新生态
“我们不断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探索让企业发现市场需求、让科学家研判技术前景、让市场验证‘赛道’价值。”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安徽省用“市场逻辑”不断优化制度,从“平台思维”到“场景思维”,打造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相融的新生态。
据介绍,安徽不断发挥政府在“产”和“研”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企业征集需求,已成为安徽科技创新常态化制度安排,每年的“揭榜挂帅”榜单全部来自企业需求。
“我们还邀请企业代表参与相关论坛,提出技术需求,让他们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程。”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管理处处长张杰说。在安徽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还从企业中征集并编制出首批60项“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任务清单,用于组织研发项目实施。
安徽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1年,安徽部署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等34个领域,累计支持项目1168个,省财政投入18.79亿元,引导市县投入14.32亿元,带动项目承担单位投入135.26亿元。
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融合体系的建立,催生了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逐渐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新华社记者 李亚彪 刘美子 朱青)
(新华社合肥9月26日电)
标签:
研发成果怎样走出实验室?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联动相融?如何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本网讯(记者陈婉婉)9月26日,“网聚美好安徽见证十年巨变”网络主题活动在合肥启动。省委常委、省委宣...
克服持续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影响,秋粮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过了秋分,丰收的气息越来越浓,各地秋收陆续忙起...
“这里都是我们枞阳的特产,在外地工作、想念家乡口味的老乡们一定要来试试。”“我们的土鸡蛋都是本地...
近日,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海关认证,成为今年马鞍山市首家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