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回眸2022】绘就秀美生态画卷

  • 2023-01-05 07:51:44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年以来,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1月至11月,全省PM_2.5平均浓度32.6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7.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2.8%,好于年度目标3.1个百分点。全省19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4.5%,好于年度目标3.6个百分点,无劣V类断面。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去年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2.8%,连续三年稳居90%以上。


【资料图】

污染防治“国考”获评优秀

前不久,2022年长三角生态环境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典型案例发布。我省守信激励案例“主角”是宣城市富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含铜危险废物资源再生利用业务,连续多年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环保诚信企业,去年投资1500万元实施“焙烧炉烟气深度治理减排项目”,经过治理,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浓度下降一半以上。此次提升治污设施,企业获得500万元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补助资金。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去年以来,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亮点纷呈。

“五控”抓好大气污染防控,我省在12个重点领域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攻坚行动,推进2750万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排查整治3519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问题,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等。

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我省做实国考断面“一断一策”,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排查整治长江、淮河等重要流域入河排污口4120个。深入开展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全湖平均水质稳定在Ⅳ类,去年水华累计发生面积同比减少50.1%,连续两年实现蓝藻不聚集、无异味。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设区市建成区231条“龙须沟”展新颜,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有序推进。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2.7%,较前年提升4.7个百分点。

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范,我省实施重点建设用地地块遥感“一张图”管理和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对745家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情况开展“回头看”。

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问题2030个。率先在长三角区域实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企业“白名单”制度等。

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公众环境获得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严的基调,累计公开35个督察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广泛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推动地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截至去年11月底,历次省级督察反馈问题2810个,已完成整改2575个;交办信访件15036件,已办结14811件。

去年11月初,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国家考核结果“出炉”,我省获评优秀等级。由省统计局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走高,连续三年稳居90%以上。

“碳达峰十二行动”有序开展

去年年底,2022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银企对接会举行。在这场由省生态环境厅、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举办的活动上,8家银行轮流登台推介绿色金融产品,超千亿元授信投向285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我省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引导资金要素向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聚集。

立足碳达峰阶段的目标任务,我省重点实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等“碳达峰十二行动”,分别是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能效提升行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行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生态系统碳汇巩固提升行动、居民生活绿色低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金融支持降碳行动、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我省将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展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构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并推动建材、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

随着“碳达峰十二行动”有序开展,我省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科技和产业支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大力培育壮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从2021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在“双招双引”战场上顶格推进,开拓绿色产业“新赛道”,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去年前11个月,推进组工作专班共推动落地项目1333个,总投资10228.8亿元。去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规模以上企业1321家,生产总值达到3583.5亿元,同比增长26.9%。

生态创建筑牢绿色屏障

冬日,长江马鞍山段东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如同一条绿色长龙伸向远方。马鞍山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刘思玲说,近年来,该市制定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及长江“建新绿”工作方案,遴选28个造林树种,按照沿岸1公里、5公里和15公里三个层次分区分类打造滨江生态景观带,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马鞍山段生态廊道生态修复与绿化提升。

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我省全域性的林业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去年,我省持续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13.5万亩。其中“四廊两屏”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09万亩。

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为全省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夯实生态本底,守护绿水青山。前不久,在江西南昌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我省首次全揽5项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国字号”荣誉。自2017年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至今,我省已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统筹推进皖南、皖西两大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江豚、扬子鳄数量持续增加,“国宝”东方白鹳频现巢湖;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开展黄山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坚守自然生态安全底线,我省生态风险防范得到新加强。

■ 记者 夏胜为

标签:

推荐阅读

【回眸2022】绘就秀美生态画卷

2022年以来,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

即时:我省打好政策“组合拳”稳住经济大盘

本网讯(记者王弘毅)2022年5月,省政府出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半年多来,各地积极落实中...

前沿热点:【记者走江淮】“咯咯哒”唱响好日子

这段时间,界首市顾集镇李翠村的贾老三蛋鸡养殖场客户源源不断,大量鸡蛋订单如雪片般涌入,大家都在排...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江淮记者走基层】淮南市成立6个专班高效保障 让农民工安心领工钱

“摘下口罩,5秒钟刷脸,我就可以进入工地了。”1月3日,位于淮南高新区的湖山世家项目工地,工人连佩虎...

宿州市把温暖送进群众心坎里 退烧药免费发到老人手

“太感谢了,手里有了退烧药,心中就不慌了。”日前,宿州市萱源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萧县嘉鸿花园店内...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品牌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