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压差传感器、MEMS陀螺仪信号处理电器、MEMS加速度计……在中国(蚌埠)传感谷展示中心,种种传感领域的高精尖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传感器“身量”不大,却是万物互联的关键。正是利用它采集数据,人与物“对话”、物与物“交流”成为可能。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2021年启动建设。目前,中国(蚌埠)传感谷已聚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及重点企业。
科技赋能
【资料图】
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日前,中国(蚌埠)传感谷展示中心展出一批新产品。其中,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稳定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颇受关注。
“MEMS压力传感器是基于MEMS工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压力测量器件,其体积小、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等特点,满足了消费电子、工业工程等行业需求。”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半导体及MEMS工艺部副主任王文婧告诉记者。
依托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开发了高性能MEMS器件芯片的先进制造技术,在高性能惯性、微镜、环境感知等器件研制方面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我们建成6英寸体硅MEMS制造平台及8英寸微系统集成研发平台,实现产业链制造端自主可控,累计完成60余款MEMS器件工艺开发,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高端工业等领域。”王文婧说。
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按照“一谷三园多点”的产业集群总体布局,其中“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园。
目前,传感谷内组建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安徽省MEMS核心器件产业创新中心等近20个创新平台,初步形成集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蚌埠也成为我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多条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芯动联科MEMS陀螺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低精度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填补国内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空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面向新一代超声诊疗的高性能MEMS换能器芯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22年省“揭榜挂帅”立项……传感谷内持续涌现的创新成果,正不断提升智能传感产业的“含金量”。
筑巢引凤
产业项目加速集聚
在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的安徽禹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100多台机器不停运转,自投产以来,该企业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态势。
“我们是最早一批入驻传感谷的项目。企业起初在苏州,后在宿州设厂,随着产能逐步扩大,需要新的研发生产基地。蚌埠经开区多次上门招商,积极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厂房用地等问题,坚定了企业来蚌发展的决心。”该公司市场部经理王会珍告诉记者。
为满足禹芯半导体企业生产需求,蚌埠经开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对接、上门征求企业意见。很快,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定制化厂房拔地而起。得益于蚌埠市各级政府全流程服务,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环评、装修、生产设备迁入、招工等工作,不到一年实现量产。
“蚌埠是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明显。相信从这里出发,我们一定能在传感器领域有所作为。”王会珍说。
目前,传感谷已建成产业空间和公共配套设施50万平方米,建成智能传感器生产线与8英寸MEMS晶圆制造线两大公共示范线,为入驻企业提供高端的芯片设计、工艺验证、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链条服务。
蚌埠市成立智能传感器产业专班,由市领导牵头调度,定期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同时,为入园重点项目匹配服务专员,实施全流程、一站式跟踪服务帮办。
“园区将配套建设人才公寓、污水处理中心、电镀产业园、大宗气站等设施,全方位服务传感器产业发展。”蚌埠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唐广廷告诉记者。
8英寸MEMS晶圆线项目正在建设,融薇科技6英寸线年内投产……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速推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目前,中国(蚌埠)传感谷集聚智能传感产业重点企业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
政策加持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车用MEMS传感器芯片封测项目,便携式医疗测温用智能检测仪项目,智能家居研发制造项目……4月22日,在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上,总投资137亿元的40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中国(蚌埠)传感谷。
近年来,蚌埠市将智能传感产业列为四大产业集群之一,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招商分局开展精准招商。
围绕主导产业链,蚌埠经开区利用招商队伍、商会资源等深入沪苏浙开展延链招商、以商招商,组织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主体对标学习长三角先进地区经验,开展上下游企业对接活动,推动传感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聚焦企业融资难,蚌埠市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新微人工智能基金、深赛智能传感器前沿投资基金等多只专项基金,同时探索科创企业投贷联动机制,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参与项目建设,支持各类传感器技术成果转化和重大项目落地。
日前,蚌埠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获批,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联合共办的“兵器微电子定制班”也正在实践中。
“未来,我们将与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校尝试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更多专业技能人才,源源不断为传感谷提供智力支撑,解决传感器上下游企业用才需求,助力蚌埠传感产业做大做强。”唐广廷说。
当前,蚌埠市政府正在制定对标国内一线水平、富有竞争力的智能传感专项政策,包括研发设计、流片补贴、软件补贴、认证补贴、强链补贴、设备补贴、代工补贴、资本支持、金融支持、实训培养,覆盖全产业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
中国(蚌埠)传感谷计划利用5年时间,吸引国内外传感器及物联网200余家优质企业,力争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在众多政策的加持下,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雏形初显,中国(蚌埠)传感谷正成为智能传感产业企业、人才和资金的汇聚地。一座产业“新地标”在龙子湖畔加速崛起。
·采访手记·
蚌埠作为中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发展智能传感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将产业基础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蚌埠市发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平台优势,实施创新和招商“双轮驱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强链延链补链,精耕细作优化产业生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
眼下,一批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相继进驻中国(蚌埠)传感谷,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圈雏形初显,正在成为蚌埠在高质量发展中闯新路、推动工业振兴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孙言梅)
标签:
车用压差传感器、MEMS陀螺仪信号处理电器、MEMS加速度计……在中国(蚌埠)传感谷展示中心,种种传感领...
本网讯4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第4版“新华影像”整版刊发摄影报道《“徽”动春天》。通过八幅图片,...
本网讯(见习记者鹿嘉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于4月26日至28日在合肥举办。记者从
图为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本报通讯员陈三虎摄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地人大不断拓展代表履职平台,提升代表服务水平,激发代表履职动能,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