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民族地区,使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如何把党代会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组织召开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乡村振兴暨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的形式,组织现场观摩产业项目、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20多个重点项目,以实际行动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
现场观摩了总堡乡玉米套种黄豆种植点后,巴州镇党委书记李业基陷入思索:这种“一田双收、一技多用、粮豆轮作、用养结合”的种植模式是否适合在巴州镇复耕的撂荒地进行推广?观摩间隙,李业基赶忙找到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彦龙,申请局里派技术人员到巴州实地考察一下,看这种套种模式可否在巴州复制。
找付彦龙的不止李业基一个人,新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春平也提出,想学西沟乡麻地沟村的食用菌种植技术,鼓励各村党支部先行先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西沟乡党委书记陈栋提出,要充分发挥特色旅游优势,依托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建设,修建鱼塘服务中心和树屋项目……各乡镇负责人迫切发展产业的热情,点燃了付彦龙的干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但比较零散。通过观摩会让大家拓展思路,形成联合发展优势,走集约式发展道路才能让产业辐射面积更大、韧劲更足、效益更高。”付彦龙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民和县因地制宜在广大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掌舵领航、示范带动、凝聚合力的战斗堡垒功能,探索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增速。
近年来,民和县共投资2.39亿元实施了产业类项目47个,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了以特色种养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等为补充的多元富民产业发展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众产业发展选择面较窄,特色产业规模较小,产业深加工层次低、链条短,龙头企业少,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这些问题,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才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并及时和县领导沟通交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紧紧抓住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机遇,围绕‘牛、羊、菜、果、花’特色产业,理清产业发展思路,用足用活财政衔接资金,选准选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富民产业,持续丰富‘农牧联动、草畜结合’循环农业新内涵,才能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民和县委常委、副县长石建军说。
民和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共有包括农畜产品深加工、杂粮生产加工、菜籽油生产、酒饮制造企业、纺织加工、电商直播培训等17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多立足本地产品进行延链、增链、补链,既富含地域特色,又紧跟市场推陈出新,部分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做法,拓宽了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产业发展思路。
来到民和县川口湿地公园小广场,市民杨存莲和家人沿着湖边小路散步,提及这几年县城的变化,她开口就是夸赞“昔日黑色硅铁走廊变成今天的绿色生态走廊,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幸福感。”
对此,省党代表、民和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李静也深有感触。在宣讲党代会精神时,她说,“通过两天来的走、听、看,我深刻感受到民和的发展变化,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民和县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开创了区位优势强、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发展新局面。”
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是前提、贯彻落实是核心。民和县以召开加快乡村振兴暨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为契机,让“头雁”深入思考,如何做好当前的重点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确保经济社会高效高质发展。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把美好蓝图变为经济发展生动实践青海新闻网
我省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青海新闻网
社区里那份特殊的关爱青海新闻网
玉树州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开设简易门诊青海新闻网
湟水河畔施工忙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