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杨红霞报道) 今年56岁的才更加正和他的老伙伴在小区院子里下鹿棋,蒙古语标注的棋盘上,他们用石子做棋子,俩人时而沉思,时而面露难色,下得难分胜负,不时有小区居民上前围观。
(资料图片)
才更加所在的阳光小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才更加告诉记者,他是2014年搬至该小区,原本居住在乌兰县铜普镇东北部的察汗河村,那里距离县城有47公里。
据了解,察汗河村是一个由蒙古、藏、土、汉4个民族组成的牧业村,总户数303户,总人口871人,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7%。
2010年,该村开始实施“游牧民定居点建设”项目,将整村迁至阳光小区内定居。铜普镇镇长索亚告诉记者,“游牧民定居点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后,为了让牧区的群众均等化享受到公共服务,综合考虑了就医、入学等条件,将察汗河村的定居点设立在阳光小区。
阳光小区东面不足200米的距离有乌兰县蒙医医院,西面过马路就是乌兰县第二完全小学,再往南走就是乌兰县蒙古族中学,极大地方便了大家上学、就医等。
“以前牧区的孩子们上学基本都是上寄宿制学校,其他人都忙于牧业,现在搬到这里,学校就在附近,可以每天回家,孩子们高兴,村民也高兴。”索亚说。
从牧区到城镇,察汗河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开放了不少。索亚表示,以前在牧区,受环境影响,老人也都会参与到生产中。搬到小区后,他们逐渐适应了小区生活,对这里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也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了。
才更加说,“以前在村子里,交通、就医都不方便,现在搬到小区后,生活方便了很多,自己很喜欢住在这里。”现在,作为社长的才更加会在处理一些村社问题时才会回到察汗河村,其余时间都在小区里,下下棋,和朋友们聊聊天,悠然地享受城镇生活。
目前,察汗河村将生产和生活分离开,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的生产,村“两委”与联点共建单位、企业通力协作,全面推进“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据介绍,目前察汗河村修建机井、蓄水池、光伏提水等人畜饮水项目21处,修通乡间硬化路、沙路62公里,全村乡间道路通达率100%、通电率100%。为了确保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工作有序开展,乌兰县农牧局全面实施草原奖补机制,每年为全村牧民发放奖补资金394.6万元。村里还成立察汗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代牧制”,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不断增加,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察汗河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突出重点,丰富内容,拓宽渠道,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据了解,察汗河村是乌兰县唯一一家“村委会+物业公司”为一体的“六型石榴籽社区”。村委联合社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交融的文化氛围,将阳光小区打造成为了全县唯一一家民族文化传承点,拓宽了各族群众交流渠道,架起了各民族互联互通的桥梁,让村民在成为“新牧民”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乌兰县察汗河村:从草原到城镇的幸福生活青海新闻网
全省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师资培训班举行青海新闻网
孟达自然保护区托管服务正式签约青海新闻网
【聚焦青洽会】以展为媒深化辽青重点产业合作青海新闻网
全省18处煤矿“电子封条”实现全联网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