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潜心攻关、勇毅前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高原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青海科技事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蓝科锂业生产装置。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助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资料图)
国庆节当日,一则从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传来的喜讯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分公司留守值班的员工们分外激动。
黄河公司负责建设的青海省海南州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塔拉滩10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入选“非凡十年·中国电力工程世界第一”典型超级工程案例,在共和国生日的特殊日子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入选典型超级工程案例,标志着黄河公司在新能源开发建设领域,无论是规模,还是工程质量和科技水平含量方面,都达到了我国电力建设工程最高水平,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还解决了行业技术难题,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进一步夯实了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共享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黄河公司新能源建设分公司总经理苏晓军说。
在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项目建设管理及工程创优过程中,黄河公司大量应用“大型光伏电站建设质量及安全数字化管理平台”“自供电一体化平单轴”“自带油池变压器装置”等新技术、新设备,让700余万块光伏组件、646台风机、6座330千伏升压站、5座110千伏升压站及32座35千伏汇集站在青藏高原的荒漠戈壁上“扎稳了根”。
从四季不长草的荒滩,到“借光”聚能建成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海”;从2012年在塔拉滩上架起第一块光伏电板,到现在规划占地规模达到609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从一片荒漠,到建成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海南分公司产业园项目部副经理吴世鹏一直坚守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光伏海洋”。
“还记得,我刚来塔拉滩时,这里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现如今,一片片光伏板下绿意盎然。自从黄河公司在这里建设运营光伏电站后,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水土得到涵养,牧草种植见成效,牧民们也多了一份收入,真是一举三得。”吴世鹏说,随着光伏发电的兴起,他亲眼目睹塔拉滩换了模样,同时见证了黄河公司在全球开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调运行的先河。
10月4日,在共和县的750千伏青南-塔拉三回输电线路,并排分布的三回线路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向远方,电流嗡嗡地在导线上流走,三架无人机在铁塔旁或飞行或悬停,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输电专业人员魏智海和同事们正在开展线路绝缘子红外检测工作。
上午9时,魏智海和同事就来到现场,开始测量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检查调试无人机红外巡检装置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然后两人一组,分组对每一基铁塔进行红外检测,选取多个悬停点对复合绝缘子串进行多角度拍摄。
“由于故障绝缘子与正常绝缘子表面热场分布不同,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绝缘子,就如同给设备做B超一般,可直观判断绝缘子是否存在异常。同时,借助无人机进行高空近距离检测,也解决了地面检测视角视距受限的问题。”魏智海说。
受高海拔、高温、潮湿、大风等自然因素影响,输电线路绝缘子极易出现劣化损耗、芯棒断裂等问题,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发现绝缘子内部缺陷。国网青海电力着力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手段来提升电网运检质效,利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开展绝缘子检测。
“大家注意无人机的电池情况,备用电池电量耗尽前结束工作。”输电班班长靳有军时刻关注着班组人员的工作进度,并及时发出提示。下午4时,大家顺利完成18基塔的复合绝缘子检测任务。“回去抓紧时间拷贝整理图像,晚上开班后会,进行数据整理比对。”在回去的路上,靳有军嘱咐着大家。
其实,这项工作已连续开展了近半个月,国庆节期间也未停工。“我们计划在十月中旬前完成青海主电网全部750千伏交流线路、±800千伏和±400千伏直流线路的复合绝缘子红外检测工作,保障电力能源可靠稳定输送。能参与到党的二十大保电工作中,为青海主电网稳定运行贡献力量,我们深感自豪。”靳有军说。
塔拉滩生态光伏园。黄河公司供图
引领特色优势领域高质量发展
国庆长假,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烈氛围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工业园内一派忙碌景象,满载电缆成品的大型货车“蓄势待发”,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机声隆隆。
在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的原料场上,水氯镁石正顺着传输带源源不断地送入生产车间,经过细磨分级、轻烧、压球、高温电熔等一道道工艺流程的吞吐加工后完成蜕变,最终成为走俏市场的高纯氢氧化镁、高纯氧化镁等耐高温材料。
“这里就相当于‘大脑中枢’,需要紧盯每一个生产环节,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每一道生产工艺的参数,及时解决高纯电熔镁砂熔炼过程中电弧炉电器控制装置不稳定、电气参数检测不准确等多项技术难题。”坚守在电子操控台前的郭露说,大家伙都铆足了干劲抓生产,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依靠新发展理念和科技创新技术,西部镁业为盐湖镁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2021年,西部镁业自主立项12项项目,成功开发出复合助滤剂,解决了因卤水过滤困难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技改及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氨气回收改造、废液含氨高等实际问题。”公司科技管理工作专业负责人翁存建说。
《采用青海盐湖卤水水氯镁石转化的氢氧化镁煅烧高纯镁砂工艺》《单晶氧化镁产品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项项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的取得,不断促进青海盐湖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
“强化科技创新为公司大规模开发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坚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希望。”翁存建说。
盐湖两岸流光溢彩,戈壁瀚海千帆竞发。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精神饱满,干劲昂扬。副总经理张成胜说,“公司投资建设的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沉锂装置已于今年6月全线完成试车任务,产品主含量达到电池级标准。”
2021年以来,碳酸锂市场一路上扬,恰逢难得的市场良机,蓝科锂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定以扩大碳酸锂生产规模,提高锂资源综合利用率为目标,加快推进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试车试生产工作。
正是通过十多年技术攻坚,企业才能赶上行业红利期,短时间内就完成试车任务。今年1月1日,项目溶液配制、反应沉锂主体工程全部完成;4月开始进行水清洗、试漏工作及工艺管线、电、气、仪表的安装;5月对仪表进行调试、进行全面水联动试车;6月26日干燥包装系统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全系统工艺流程打通,日产随即突破100吨。
“从单一的生产钾肥到如今‘钾、锂、镁、钠’全方位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十年来盐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并且下决心要在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主抓蓝科锂业公司沉锂车间试车工作的唐发洪言语间充满了信心,在他的带领下,沉锂车间团队成就了真正的“盐湖速度”。
横下一条心,把“锂”变成“金”。站在新的起点上,蓝科锂业公司员工纷纷表示,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致力建设零碳产业园、锂新能源材料基地,构建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发展的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为盐湖锂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牦牛。省科技厅供图
科技惠民服务助力农牧业发展
初秋的青海已有了凉意,坐落在达坂山脚下的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牦牛细管冻精制作工作。
“我们先后育成了世界上仅有的肉乳兼用型品种‘大通牦牛’和肉用型无角品种‘阿什旦牦牛’,这两大人工育成的‘当家品种’,不仅加快了牦牛良种化进程,而且填补了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推动了我国良种牦牛多元化发展,这是我们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最好献礼。”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李青云说。
作为全国最大、最具影响的牦牛产、学、研基地和良种牦牛繁育推广基地,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依托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技术,充分利用青海特有的昆仑山型“野牦牛”资源,在为培育牦牛新品种、实施全省牦牛改良、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青海牦牛品牌打造立起了标杆。
“生产方式、饲养模式、放牧方式的逐步改变,让这里的牦牛种群结构和生产性能越来越优化。”李青云告诉记者,历经多年的科研发展,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不断探索研发出了野牦牛驯化利用技术、牦牛人工授精技术、良种牦牛选育技术等一大批事关牦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初步实现了对母牛发情配种和产犊时间的可控可调,年可生产优良牦牛细管冻精达5万支,牦牛人工授精授配率达到80%以上,年选育良种牦牛4500余头。
如今,大通牦牛推广范围已覆盖全省39个县,并辐射到新疆、西藏、四川、甘肃等全国各大牦牛产区,累计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3万多头,改良后裔在推广区已达230多万头,后裔繁活率和产肉性能比当地牦牛分别提高12%和20%以上,为当地农牧民新增效益达15亿元。
连日来,科技特派员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研究员彭巍忙着统计之前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工作站上繁育牛群的受胎率。
“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对妊娠牦牛或空怀牦牛补饲的好时候,不仅能让牦牛不掉膘,还能提高牦牛的受胎率。通过牦牛高效繁育技术的示范推广,当地牧民的收入能翻一番。”彭巍说,自己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想的就是让技术落地,更好地服务农牧民,“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相信国家一定会出台更多关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好政策,让老百姓进一步从科技创新中谋得更多实惠。”
西部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西部镁业供图
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下,彭巍与单位科研人员共同组成了一支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我省同仁市、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徳县、达日县、曲麻莱县进行空怀和带犊牦牛高效繁育技术的示范推广,着力解决牧民在牦牛生产繁育中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引导,服务基层畜牧站、农牧服务中心、农牧科技局,助力乡村振兴,切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彭巍介绍,目前,同仁市、甘徳县、曲麻莱县等5县的隔年产犊牦牛示范达到2000头,其中人工授精技术生产犏牛示范800头,示范牛群受胎率达到90%以上。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烈氛围中,广大科研技术人员躬身耕作,坚守初心,继续为高原牦牛产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技术能量,那些牦牛科研育种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不仅有力推动了青海牦牛产业的长足发展,也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进一步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陈晨执笔;王菲菲 董洁 王臻 张洪旭 马振东 张璞参与)
标签: 喜迎二十大科技创新夯基石 砥砺奋进迎盛会 青海新闻网
【喜迎二十大】科技创新夯基石砥砺奋进迎盛会青海新闻网
省城中区114户家庭喜获公租房青海新闻网
化隆:金秋十月秋收忙青海新闻网
“闲不住”的泉曲村人青海新闻网
青海:从“减证”到“无证”法律援助再出实招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