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旺龙是清城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家住清城区石角镇李屋村的李镜荣作为非遗传承人,教授学员成为他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他利用周末时间,向前来学习旺龙习俗的村民传授技巧,“旺龙表演有300多年历史了,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希望借助各类平台,让更多的人来学习旺龙习俗,把它传承下去。”
在清城区凤城街道,87岁高龄的非遗传承人何必则利用多种方式,向市民讲述“凤城的传说”:“据《清远县志》记载,传说凤凰于北宋端拱元年间(公元988年)飞来清城栖于廨舍,明万历十九年又飞来清城高岗啼鸣,引来百鸟朝凤。有一年清远连降暴雨,北江洪水肆虐,城中居民与虫鸟万物深陷危难,有渔民张易舍身救凤雏,凤凰献身救灾。”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清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城区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扎实开展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截至2021年12月,清城区共拥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市级8项、区级28项。清城区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推动解决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突出问题,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传统民俗改编舞蹈获省、市金奖
在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石角镇、源潭镇等地,每逢祈雨、庙会等重大活动必有旺龙习俗,又称盘龙、追龙等。“旺龙习俗有300多年历史,一直传承在李氏族人之中。”李镜荣介绍,旺龙是清城区的一种民俗活动,用彩绸扎出龙头龙尾,龙身是由一条条的背带连成,预示着兴旺发达、丁财两旺,“一般三至五年有一次小型的旺龙,10年左右有一场大型旺龙。”
上世纪90年代,李镜荣从父辈手中接过李氏族谱、民俗书籍、家教家规等资料,正式传承旺龙习俗。
由于年代久远等因素,如今会旺龙的人并不多。经过多方请教、查询相关资料,李镜荣让旺龙这项民俗重新焕发了生机。“但会旺龙这项民俗的,基本都是老人,年轻一代会的很少。”李镜荣说,传统民俗需要传承,希望引导更多年轻人参与这项活动,传承、保护旺龙习俗,“为了传承这一习俗,现在我找到了不少年轻人,向他们传授旺龙。”
今年26岁的李梓恒就是其中之一。李梓恒曾见过旺龙表演,一直想加入其中。“镜哥教得认真,学起来也有热情,”李梓恒说,学习旺龙的过程中,李镜荣还会介绍一些相关的民俗“小知识”和优良传统文化背景。“我希望能掌握这门民俗,以后传递下去。”
随着一批年轻人加入到旺龙学习中,李镜荣倍感欣慰。他说,只有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化脉络,才能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情”。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发展、传承与保护,弘扬清远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清城区把省级非遗项目《清远旺龙》改编成非遗舞蹈《背带龙》,选送到省、市参加比赛,斩获省、市级金奖。
▶▷老街区大变样历史文化焕发新生机
“清远别称‘凤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为什么叫‘凤城’你又知道吗?”在清城区的街角小讲堂上,何必向凤城街道大观社区的街坊们介绍凤城的传说。
何必说,传说有一年清远连降暴雨,北江洪水泛滥,城中居民一度陷入危难,有渔民张易舍身救凤雏,凤凰献身救灾民。为纪念人凤互救的精神,当时清远人民相继修建了凤凰台、凤凰楼、凤羽桥、凤仪亭、凤城文化广场等建筑,以此寄托对凤凰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激励后人把这一传统美德世代传承下去。
凤城的传说在清远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现在还有大量的“凤”元素流传。人们为了纪念张易,便把他居住的那条梧桐树旁的巷改名为“起凤里”。为了纪念那只大凤凰,又在现今工人文化宫前的空地上筑起了一个高台,命名为“凤凰台”,并将清城称作“凤城”。
起凤里所在的大观社区,是清城区的典型老旧小区,下辖8条街,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街,有老电影院、清城影剧院及工人文化宫等老场馆,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发展,群众对老街区的环境、出行、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千年传说需要迸发时代生机,这就要求城市加快更新。但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存城市居民的共同记忆,留住城市的文脉?
2017年起,清城区委、区政府提出,调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路,挖掘和保护本土旧城区、老街区的文化底蕴,把清远历史的“根”延续下去,让居民更有归属感。经过多次调研和征求市民意见,清城区决定将南门街及周边街区进行升级改造,力争打造成为极具怀旧气息的凤城文化特色街,重新突显其应有的文化风貌与商业优势。
首先完成的是南门街南段,包括街道周边建筑外立面翻新、特色窗花安装、广告牌翻新以及美化亮化等。其中,南门街沿街建筑首层作为现代商业的载体,在保留原有骑楼柱子外装的基础上,喷涂模拟石材墙面,安装凤文化木纹铝合金花窗,并设置大面积的展示橱窗。屋顶与底层商业部分则增加坡屋顶、披檐,怀旧复古气息扑面而来。南门街北段和南门街周边的大观街、学宫街、起凤里等街区,也在陆续改造,预计2022年全部完成,将全面激发优良传统文化的新活力。
老街区变身新地标,让街坊们都满意,街坊陈先生说,在保留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整个街区进行改造,让周边居民出行更安全有序,居住环境美化亮化,值得点赞。
▶▷创新方式留住“乡愁”打造宜居宜游名城
传统文化、本土非遗需要传承与发展,清城区通过“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让“乡愁”不断迸发新活力。
2021年,清城区举办了非遗传承日活动,在非遗文化展示厅内设置了众多清城区非遗文化科普展板,内容涵盖传统技艺、美食、民俗节日、凤城历史等,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观看。“我特地带女儿前来参加活动。”居民成先生在参观展览时说,他平时会引导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此类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认识到文化传承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要性,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意思。
近年来,清城区以非遗保护、传承和发扬为重点,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挖掘凤城的传说、清远白切鸡烹饪技艺、白庙传说、木(根)雕等非遗项目文化、旅游元素,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以非遗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成果助推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实现非旅融合协调发展的局面。
同时,根据不同项目的传承状态和生存状态,清城区分类指导,采取不同措施予以保护,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促进非遗融入时代、融入生活。
2021年,清城区提出“一地、两区、三城”的发展定位,其中就包括打造华南休闲宜居宜游名城。清城区将以筹办2022年省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把“办赛事”“创文明”与“建城市”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做靓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撰文:黄玉熹李丽珍)
清远旺龙是清城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家住清城区石角镇李屋村的李镜荣作为非遗传承人,教...
近日,我区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
位于南浔区练市镇的湖州鼎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内,技术团队近日正和长三角地区的院校专家查看最新一批钢...
昨日,福州市鼓楼区举办2022年新春座谈会暨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打响项目攻坚落实年招商落地攻坚第一...
无人机巡查拍摄,三维建模分析发现厂房存在违建行为,上报平台后,城管部门随即到现场拆违;河道上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