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当天,77岁的李鼎成挽起袖子、戴上手套,与同住在颐福善养老院的老人及工作人员一起动手做起了汤圆,“大家一起动手热热闹闹的,吃完暖呼呼的。”
养老服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
截至2021年6月,梅县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2.1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19.6%,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给梅县区养老事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打造全市首家采用“医养结合”模式的四星级养老机构、建立5个“长者饭堂”示范点……近年来,梅县区围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发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享”的多元养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老有所养
家门口收获直抵心坎的温暖
“场地好、天气好,就要下来活动活动,你看这里多热闹。”在梅县区程江镇大新城社区梅花金御小区,80岁的吴茂元老人拿上乒乓球拍,拉着老伴来到了小区内刚刚完善好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走进其中,乒乓球桌、棋牌桌、长凳等休闲娱乐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或相坐对弈、围坐闲聊,或在球桌前挥拍切磋,或与孙辈玩耍嬉戏,好不惬意。
该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杨金运告诉记者,小区建于2013年,共有11栋578户,常住居民2000多人。其中,60至69岁老人约280人,70至79岁老人约60人,80岁以上15人。“小区里老人比较多,但原来的老年人活动设施较为简陋。去年底,在区民政和人社局给予6万元经费支持的基础上,我们又发动业主捐资1.5万元,新建了约2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杨金运说。
“小区里有了给我们老人家娱乐的场所,大家都说在家里待不住,想出来走走,晚饭后这里尤其热闹。”谈起社区养老服务,吴茂元老人笑眯了眼,并指向小区外说,“有地方娱乐,还有地方吃饭。像我们两个老人一起住,中午也省得做饭了,饭堂有粥有饭、有汤有茶,菜的话就十样选四样,都是根据老人的口味做的,咸淡适宜,只要几块钱。”
老人所说的饭堂,是去年8月营业的大新城社区长者饭堂。大新城社区副主任陈洁仪介绍,长者饭堂用餐标准为每餐12元,前来就餐的60周岁以上老人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家庭情况进行相应的用餐补助。
一碗“长者饭”,呈上的不仅是一顿可口饭菜,更是一份直抵心坎的温暖。让老年人健健康康有尊严、舒舒服服有品质,是梅县区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
同样,养老服务的升级探索也在农村地区铺开。去年10月,松源镇青塘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揭牌启用,站内活动室、厨房、餐厅、休息室等多个功能室一应俱全,为该村老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助餐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场所。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吸收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优势与可操作性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依托,既最大化利用了服务资源,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体验,是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区已建成城乡养老服务设施96个,长者饭堂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
接下来,梅县区将进一步落实上级部署,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在规划设施条件中予以明确。根据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破解健康养老难题
见到李鼎成老人时,他正在松口镇颐福善养老院内接受一周一次的健康检查。提到养老院的健康养老服务,老人连声称好:“在这里住了大半年了,医生、护士就在身边,检查和治疗不用专程去医院,非常方便。有了医疗保障,我们老人家住得踏实,子女才放心。”
老人告诉记者,其子女因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经过多番考察比对,最终帮他挑选了这家可以提供健全医疗服务的养老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各种“老年病”不仅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难题也困扰着千万个家庭。
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医养“两张皮”使得许多患病老人不得不辗转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使得医疗资源更加紧张,更增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分散在医院、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医护康养服务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使其老有所医?打造全市首家采用“医养结合”模式的四星级养老机构,便是梅县区的积极探索实践。
松口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饶小安介绍,早在2017年,该院便与梅州市江信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医养结合”项目,在保留传统养老机构服务的基础上,将医院专业医疗资源引入养老院,设立老年康复科,对老人定期开展健康检查,指派医疗经验丰富的医生“点对点”服务,开辟老人就诊“绿色通道”。
去年12月,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松口镇中心卫生院进一步完善了理疗室、治疗室、病房等功能科室,并配备医护人员专人长驻,为老人提供全天候专业化治疗和康复服务,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一般都有慢性病或脑梗,因此我们为每位老人都建立了专属的健康档案,并根据患病老人治疗后的恢复程度量身定制了详细的个性化康复计划。”饶小安介绍,医护人员还会定时为老人们测量体温、血糖、血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让老人们“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奔波”。
目前,全区共有养老床位4335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35.8张。其中,区民政和人社部门共有公办敬老院20家、民办养老院7家,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备案床位1407张。在推进“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探索的同时,梅县区还每月定期对全区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消防维保,对养老机构开展疫情防控、食品卫生排查整治,拧紧养老机构“安全阀”。“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公办养老机构试点探索‘智慧养老’模式,通过红外热感技术,在保证老人生活隐私的前提下,对老人的日常活动进行‘智能感应’,确保老人在突发疾病或意外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救助。”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老有所享
多方联手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障,是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就当前来看,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专业程度不高,以及从业人员不足等问题仍亟待解决,难以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护理需求。
强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刻不容缓。
去年8月印发的《梅县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要积极推进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大力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同时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与之配套的薪酬机制。
“政府部门给我们免学费,培训也非常专业,现在我一天的护理薪酬涨到了300多元。”说起去年参加的养老护理培训,2016年开始从事家政服务的丁淑群用“为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来描述。
“老实说,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培训,只能做最基础的护理工作,薪资普遍在100元每天。”丁淑群说,培训考试合格后人社部门还为其颁发了资格证,竞争力上来了,找她护理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如今,她已经开起了自己的家政公司,还鼓励姐妹们参加培训,一起提升技能、提高收入。
截至目前,梅县区已成立府前社区、所里社区2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2021年累计开展培训1102人次。
养老是“夕阳工程”,但属“朝阳事业”,为长者提供有尊严、有温度的日常生活服务,构筑幸福养老家园,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2021年,梅县区为全区百岁老人发放保健金共92.5万元,发放80—99周岁高龄津贴共620.97万元;全面推进“银龄安康行动”,为118691位老年人团购老人意外伤害保险,并为5773位60周岁及以上困难老年人每人加投50元;全区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疫苗接种、就医“绿色通道”,让老人享受导医引领、挂号、检查、就诊、取药等优先便利的医疗服务……
此外,梅县区各镇卫生院还每年为65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去年共为40174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1.54%,高于国定绩效目标。
“凡常住半年以上、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都可以持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当地乡镇卫生院进行免费体检。”梅县区卫健局老龄健康与家庭发展股股长何月连说,检查项目涵盖常规体格检查以及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在内的多项实验室化验检查,以及心电图、腹部B超等辅助检查。
“政策越来越好了,十分关心我们老人家,检查完还准备了热乎乎的早餐给我们。”南口镇龙塘村89岁老人吴伯笑道。
■相关
答好养老民生“答卷”
“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六项任务
“十四五”时期,梅县区户籍老年人口总量增长进入快车道,特别是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独居老人等养老服务对象将明显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更加旺盛、更加迫切、更加多样化。
为扎实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去年8月,梅县区印发了《梅县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机构养老提质增效、落实养老服务扶持政策、破解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难题、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六项重点任务,努力答好养老民生“答卷”。
《规划》提到,梅县区计划投入1000万元,将原儿童福利院升级改造为区级综合福利院,填补梅县区无区级福利院的空白,提升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水平。该项目预计于2025年完工,建设用地总规模大约3亩。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梅县区将鼓励和促进民间资金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偏、远、小的乡镇敬老院,采取关、停、并、转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并妥善安置好入住对象,盘活敬老院的闲置床位。此外,梅县区将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研究向社会开放剩余床位并制定收费指导政策,其中公办养老机构的收益应用于支持机构内兜底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梅县区将全面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按照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统一开展综合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
翻阅《规划》,其中关于“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笔墨颇丰,提出要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研究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推进技工学校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从业人员护理能力培训;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认真研究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机制,激励养老护理人员自我提升技能动力。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通讯员曾健锋钟玲芬)
元宵节当天,77岁的李鼎成挽起袖子、戴上手套,与同住在颐福善养老院的老人及工作人员一起动手做起了汤...
入冬以来,有着冰球运动之乡美誉的平房区,以冰球馆、冰壶运动中心、冰上运动中心和冰雪季活动乐园为依...
近年来,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检察院全力为民司法,奋力创先争优,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2021年12月,该院被...
水环境直接关系到城乡人居条件和居民生活质量。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自主研...
本网讯(记者何珂)近日,记者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1月,我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家,分别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