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谢青玉报道)“放眼望去都是绿,满目葱茏惹人爱。”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有一片“绿色长城”绵延不绝,常年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受风沙影响,它就是黄沙头-木格滩绿化带,26个冬去春来,如今的满目葱茏离不开几代贵南人的付出与坚守。
(资料图片)
如今的黄沙头-木格滩绿化带。
一代代防沙治沙人的艰苦付出
回首来时路,二十世纪中叶以前,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沙漠每年以5-15米的速度向东南肆意扩展蔓延,每年近3000亩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为了改变木格滩“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从1996年开始,不服输的贵南人将沙漠化治理列为全县头等大事。
一人、一铁锹、一辆架子车,贵南人立下愚公志,开始了“零碎敲打”的治沙模式……
一人、一铁锹、一辆架子车,贵南人就这样立下愚公志,开始了“零碎敲打”的治沙模式……那一刻,贵南的黄沙迎来了新的命运,干部、师生、军人、民兵、群众全员参与,自备粮草,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在沙漠区域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治沙造林活动,面朝黄沙背朝天,朝朝暮暮不得闲,誓让肆虐的黄沙低头。
“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布加老人。(2017年拍摄 来源于中国西藏网)
布加老人是“全国防沙治沙标兵”。据老人介绍,在他小的时候,贵南县的草原荒漠化已经相当严重了,牧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不断被无情的沙海吞噬,他从小就立下志愿:长大后要防沙治沙,还家乡一片绿色。就这样,他成了现代版的“愚公”。
2002年初,布加第一个与村委会协商签订了1万亩荒山承包合同,开始了他在木格滩荒漠中艰难的治沙历程。他深知治沙造林不仅投资大,而且在既无水源又无技术支撑的木格滩造林,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为了掌握沙地造林技术,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他多次往返几十里到县乡林业部门虚心学习请教,并多次到贵南县治沙造林示范点“黄沙头”现场学习,掌握沙地深栽造林技术。
经历了数不清的人进沙退、人退沙进的艰辛历程后,今天黄沙头上树木成片。
经历了数不清的人进沙退、人退沙进,其中的艰辛只有布加知道。布加带领家人经过20多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现在的木格滩已从当年广袤无垠的沙漠变成了一片片绿洲。从2002年至今,他自费300多万元治理了1万亩沙漠。面对着眼前满眼的绿色,布加老人说:“这绿是上天给我们的馈赠,是我们巨大的财富。”
现如今的布加老人已把治沙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带着家人,拿着干粮、背着水壶、扛着铁锹、戴着草帽,每天出入在林子里,是老人的日常。
一条条起伏的山脉和不停闪烁着蓝灯的河流,直观展示着贵南县的沙漠分布和不同时期的治沙成果。(谢青玉摄)
今天,走进贵南县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醒目的地形地貌沙盘。一圈圈用不同颜色的彩灯包围起来的区域,一张张代表城镇、乡村地点的指示牌,一条条起伏的山脉和不停闪烁着蓝灯的河流,直观展示着贵南县的沙漠分布和不同时期的治沙成果。陈列台里残破的工具、生锈的锹镐,一件件当年的实物、一幅幅珍贵的留影,都是那段燃情岁月的见证。
第一代治沙人使用的工具。(谢青玉摄)
如今,黄沙头的第一代治沙人已至暮年,很多都已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他们用理想和信念、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绿色丰碑”,所凝结的“贵南治沙精神”也跨越时空薪火相传。
二代防沙治沙人的扎根实干
2002年秋天,防沙造林的接力棒传到了第二代造林人何克虎的手中。当时,木格滩的生态治理初见成效,回忆过去,何克虎说,自己从第一代林业人湛文礼、谭明生、李忠玉等人的身上,感受到了“贵南治沙精神”的真正含义。何克虎也渐渐懂得,这片被称为“绿色奇迹”的林海是在老一辈林业人的言传身教下,他们风雨无阻、披星戴月,用双脚踏遍贵南的山山水水、沟沟洼洼,用自己的青春和对林业工作的执着热爱换来的。
贵南县木格滩一带。(谢青玉摄)
黄沙头沙漠治理实验区巡护站站长多杰加27年来,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从事防沙治沙工作,如今他的主要工作是巡视护林,每到防火重点时期,他每天早出晚归,背着水壶、拿上炒面,穿梭在管辖区内。“在沙漠里种一棵树不容易,种活一棵树更不容易,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里的每一棵树。”这是多杰加的肺腑之言。
黄沙头沙漠治理实验区巡护站站长多杰加(左二)和部分工作人员合影。(谢青玉摄)
“秋风一起,树叶开始飘落,这是我们一年中最紧张的时候”。多杰加说,秋天来了,也意味着又一个防火紧要期快到了,进入防火紧要期,就更得保持高度警惕。多杰家扎根黄沙头已有16个年头了,一只望远镜、一个记录本、一部电话,白天他和同事们林间巡护,夜间每隔几小时就进行瞭望,作“林海的眼睛”,在他和同事们的倾心守护下,林地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如今,从黄沙头到贵南县城的道路两旁,是一代代治沙人种下的树木,历经风雨,这些树木已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三代防沙治沙人的机遇与挑战
余庭龙逐渐成长为木格滩“林三代”的中坚力量,把这片绿色林海保护好、治理好的信念,成了他今生无悔的追求。
如今,人们来到这里,就会看到迎风坡上1.5×1.5米的半隐蔽式草方格,格中长着柠条和沙蒿,昔日的黄沙已被郁郁葱葱的植物覆盖。(谢青玉摄)
26年后的今天,木格滩周边黄沙头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96的2.6%提高到19.24%,累计投资14.5亿元,治理沙化面积达13万公顷,2.6万余公顷沙漠得到有效治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期间不断创新造林模式,树木成活率也提高了,从1996年单一的杨柳插杆到2007年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再到2017年加入工程固沙措施。在工程固沙方面,经历了砾石固沙、黏土沙障、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固沙,最终选择了成本较低、耐腐蚀、柔韧性强的水稻草固沙,如今又增加了雨季直播、容器育苗和飞播技术等新手段。
如今木格滩上绵延不绝的草方格诉说着贵南人的治沙决心。
黄沙头周边也兴起了许多商店、饭馆,曾经搬离的农牧民又全部搬回来了,黄沙头人气更足了,重新焕发了生机,再度拥有了繁华与活力。贵南县也先后荣获“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全省国土绿化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今天的黄沙头生态恢复越来越好,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动物的天堂”。(谢青玉摄)
今天的黄沙头生态恢复越来越好,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动物的天堂”,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动植物资源逐渐丰富,现有维管束植物32科71属135种,其中包括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2种、野生脊椎动物36科83种,珍稀物种占总物种数的24.1%。
站在贵南县黄沙头的观景台上向远处眺望,成片的植被绵延不绝,杨树、乌柳、柠条、披碱草等植物牢牢束缚住下面的沙丘。
如今站在贵南县黄沙头的观景台上向远处眺望,成片的植被绵延不绝,杨树、乌柳、柠条、披碱草等植物牢牢束缚住下面的沙丘,一年四季,这里展现着不同的迷人景色,这条珍贵的“绿色长城”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守护和润泽着这片土地。
贵南县黄沙头观景台。
一部贵南史,半部治沙志。从老一辈人工防沙治沙,到新一代科学治沙;从单纯治沙到绿色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几代人解决的问题不同,但情怀从未改变,目标从未改变。如今贵南人民继续续写着贵南县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促农增收的美好篇章!
【部分文字来源于贵南县干部许少海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记者谢青玉采访、整理】【图片除备注外均由许少海提供】
【生态故事】青海贵南:三代坚守抒写“绿色奇迹”青海新闻网
【驼铃声声莫河不能忘却的共和国记忆】④千峰骆驼千位无名英雄的后代青海新闻网
“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省级专场招聘会举行一季度将安排各类招聘活动130余场次提供岗位近10万个青海新闻网
【一讲两稳三促·万名干部下乡】“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干劲更足了”青海新闻网
【一讲两稳三促进·万名干部下乡】面对面零距离为群众送政策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