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中旬,记者驱车来到距离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56公里的巴塘乡相古村。
在这里,群众靠着组织引领、特色产业、先进思想汇聚成的合力,激发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挖掘出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绘就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
“尕玛更却书记,今天我们合作社又接到新的订单了!”一进村,村里的妇联主任拉毛卓玛就兴冲冲地向驻村第一书记尕玛更却汇报情况。
“好啊,那这个月大家又多了一笔收入。”尕玛更却热情回应。“拉毛卓玛她们的合作社是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妇女合作社,别看成立时间不长,却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尕玛更却紧接着告诉记者。
原来早在2021年4月,新当选的相古村龙日社社长,就曾充分调研过社里妇女通过劳动提高收入的意见和想法,大家都一致同意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经过村组织的积极引导与协调,很快,龙日社妇女合作社成立,同时第一个项目也马上敲定,由社里免费提供0.33公顷耕地,以社里妇女自愿选择参加的形式种植土豆,实现收益全部由合作社自由分配。
“龙日社全社留居户36户中有19户被申请确定加入到妇女合作社,入社户已超过全社留居户的一半儿以上,是一个好的开始。”尕玛更却回忆着。
不差人,不缺地,还有村里社里的大力支持,合作社立马鼓足干劲投入到劳动当中,分秒必争是她们表现出的决心,耐心认真是她们对美好期待的回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21年9月收获时0.33公顷土地产出了2500公斤土豆,丰收的喜悦为合作社带来了“第一桶金”。
“在看到妇女合作社第一个项目取得成功后,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趁热打铁,马上再次入户,和合作社的妇女同志们进行交流,讨论下一个项目应该从哪里入手,要让合作社‘绿水长流’。”尕玛更却说。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次讨论时的场景,大家都围坐在我家院子里,社员们说着自己的想法,互相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拉毛卓玛笑着说。
由于玉树的冬天天气寒冷,土地也会冻住,所以要想继续从事农作物种植,有一定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尕玛更却发现社里妇女几乎人人都会传统的缝纫技术和编制手工艺品。“就把大家的特长变成我们致富的法宝”于是第二个项目就此诞生。
妇女合作社将祖传的缝纫技术和各种手工编织传统手艺纳入项目内容,广泛吸纳民间工匠艺人入社,同时村“两委”积极向外界宣传合作社的特色手工艺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合作社为学校缝纫定制校服,向商场服装店定制各类服饰及手工编织品,人均月收入增加到2000元。
“今年3月至今合作社也还一直在做民族手工艺编织产品,从3月19日至4月11日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卖出产品收入达8960元。”尕玛更却自豪地说。
其实除了龙日社的妇女合作社,相古村其它几社也都分别有着不同的振兴产业,像民俗体验馆、农村幸福苑、特色民宿、康养中心,还有总投资为1000万元“连栋智能温室”及总投资600万元的“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项目等一系列的产业都是相古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有了各式各样成功致富的经验和例子,相古村的村民也都从这些成功案例上看到了增收的新路子,主动改变“等、靠、要”思想,改变旧观念,积极主动求转变。据统计,现如今相古村378户村民中,已经有200多户村民用自己的方式“动”起来了,点滴力量终究汇聚为成功的璀璨星河,成就乡村振兴愿景。
“自从2021年相古村被列为玉树州第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我们就把打造一个具有原真性,集文化传承、生态农牧业、旅游度假、休闲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化高原美丽乡村作为发展的目标,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解决群众在致富路上遇到的问题,坚实走出乡村振兴的‘相古’步伐。”尕玛更却说。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相古村,振兴路上满芬芳青海新闻网
从完善政策体系和加强资金保障两方面出实招我省支持完善农牧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青海新闻网
【乡村振兴在青海】“北漂”返乡创业记青海新闻网
青海油田生产经营实现首季“开门红”青海新闻网
我省飞机增雨助力抗旱保春耕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