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初,海北大地还在酝酿着春的到来,花儿有了小骨朵,草儿零星散落,柳梢已经变得柔软,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迫不及待要叫醒春天。
西海全媒体“春行青海”采访组到达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导航地图上,一道蜿蜒的“蓝色带子”引人注目,这条悠远的蓝色轨迹就是浩门河(大通河),一条养育两岸百姓的母亲河。
和当地老人攀谈,才知道浩门河的故事有很多。
清澈的浩门河。莫青 摄
我很美很温柔
我叫大通河,这里的人都叫我浩门河,我可是湟水的主要支流,湟水又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我的源头叫加巴尕当曲,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沙果林那穆吉林岭东端,后流经木里盆地、江仓盆地、默勒盆地、门源盆地,在门源县克图以下逐渐转南东流,再转南流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湟水汇合,我的长度有554公里。
多少年来,我用清澈的水流滋养着两岸的百姓。因为在门源,我汇集了从附近的达坂山上流淌下来消融的雪水,也汇集了山上、地下渗出来的泉水,所以水质清澈,水流湍急且特别冰凉。水中存活着一些活蹦乱跳的鱼。有鲫鱼,人们也叫它为浩门鱼;有鳟鱼,人们称为花鱼;还有一种鲶鱼,人们称之为狗鱼。
这里有一群活泼开朗的孩子,经常来我这边玩耍,段婷就是其中一位。段婷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是浩门农场学校里的一员。她眼中的浩门河清澈且充满童趣。
“我对浩门河记忆犹新,小时候,尤其在夏天,河边非常美,油菜花灿烂夺目,草场绿油油的一大片,河边的小花有各种颜色,最幸福的就是放学后和朋友们去河边捉鱼,快乐至极。”如今,段婷已经到西宁一所学校任教,她儿时的记忆中,满满都是浩门河的美。
那时候的我,因为水质清澈和水量丰沛,是众多兄弟姐妹中的佼佼者!
我自在我快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最柔美的时代。那时我的河滩很宽阔,从山脚到村庄有几公里宽,横贯中间的就是日夜奔流不息的我。河道曲曲折折,有些地方偶然分出一些岔河道,但总是走不远又合并到了一起。
河床内卵石密布,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河面宽窄不一,有些地方宽数十米,有些地方只有三五米宽,河岸两侧过去都是丛生的黑刺、沙棘、红柳等耐寒灌木,密密匝匝,盘根错节,非常茂盛。
灌木丛中经常有小型动物出没,常见的有野兔、野鸡、野鸭、蓝马鸡,还有狐狸和狼,早期这里还有一种很珍贵的动物叫“麝”。树丛中最多的还是各类小鸟,有麻雀、喜鹊、布谷鸟,还有翠鸟、画眉和百灵鸟等,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林子中啁啾,每当我流经一片小树林时,最动听的就是一群群“扑棱棱”竞飞的鸟儿唱歌。
那时候,我见证着这里人们幸福的生活。李浩文是土生土长的门源人,今年49岁。他说:“清澈的母亲河河畔鸟儿特别多,很多鸟我们都没见过,很漂亮。还有河两岸的沙棘,密密麻麻,夏天吃着‘酸蜜蜜’,在河边行走,别提有多自在了。我和你嫂子就是在这河边相识相恋的嘞。”如今,李浩文还在回味沙棘果实的美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见证着社会变迁,我见证着时代发展。
我受伤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的河滩上热闹非凡,一些爱好广泛的人为寻踪鸟儿而来,我的鸟儿朋友们都害怕被捕捉,逐渐离开了我。为此我伤心了很久,我感到害怕和孤单。
再后来,大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人开来了铲车、推土机,朝着我的植物朋友们驶去。他们刨沙子、找红柳根,听说,我的河床里有沙金,黑刺坨做的根雕也很值钱。
渐渐的,我的鱼儿朋友也少了,两岸的灌木丛中见不到悠闲散步的朋友了,树林里动物朋友的身影也少见了。
我流下了眼泪,我变了颜色,我不美丽了。发现我变了的,还有这里的村民。“看到曾经那么美丽的浩门河变了样,我很伤心,这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53岁的马文奎是门源县麻莲乡下麻莲村党支部书记,看到受伤的浩门河,他忧心忡忡。
浩门河畔的护林员。莫青 摄
我们彼此守护
这样的伤心大概持续了5年,保护我的人来了,短短几个月,他们查看了我所有受伤的部位,把伤害我的人全部赶了出去。
保护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我身边安装了防护栏,重新种上了树木。6年前,一名护林员来到我身边,垃圾没有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团队,我的朋友越来越多。
“我们是浩门河畔的护林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保护河边的环境,有垃圾及时清理,同时还要做好防火安全。”下麻莲村村民马得财今年50岁,他有了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固定工作,和他一起的村民还有十五六名,大家共同守护着浩门河。
他们就是帮我赶走开挖掘机的人,为了从源头治理浩门河,门源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没日没夜驻守。
“当时,我们联合各部门开展打击乱采乱挖和偷采矿产资源行为。清理私采乱挖石料窝点54处,清理整顿沙石料40.25万立方米,完成回填治理2.52万立方米,清理无主沙石料堆2.89万立方米,查扣沙石料33.86万立方米,有效打击了私挖滥采沙石资源的违法行为。”门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马学平说,2017年,门源县对69个违法图斑按违法主体进行并案,并案为22宗,已立案22宗,结案22宗,收缴罚没款共计442.2797万元。
从2017年起,门源县以“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规范化建设、14处无主废弃矿山治理、大通河流域和11条支流环境整治与生态功能提升、门源县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改造与截污纳管等项目,大通河流域及周边村庄174平方公里的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和优化,水绿岸美、河畅山青的自然画卷美不胜收。
我的美丽重现,我的好朋友们都回来了,还多了新的朋友,比如黑颈鹤,沙棘丛也日渐茂盛。
人不负我,我定不负人
看到了朋友们的守护,我想,一定不能辜负朋友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领略着我的芳华,有些村庄开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了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民俗体验、野营露宿、高原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服务产业。
珠固乡东旭村、浩门镇头塘村、苏吉滩乡苏吉湾村、泉口镇腰巴村、仙米乡大庄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从西到东亮丽而生,以生态绿色为主基调的旅游服务产业正在发展壮大。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门源县基本形成以食用植物油、青稞系列产品、牛羊肉制品、奶制品、蜂产品、饲草、香菇、蕨麻初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链条,建立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两个。“门源青稞”“门源小油菜籽”获农产品地理标志,“门源县小油菜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潺潺的河水流经了孩子们曾经捉鱼的地方,又流过了一个个富足的村庄,讲述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悠远流长。
标签: 春行青海 十年看变化一条河的自述 青海新闻网
【春行青海十年看变化】一条河的自述青海新闻网
复工!西宁市建设16处公园绿地青海新闻网
引大济湟田间配套工程取得重要进展青海新闻网
一季度我省就业工作实现开门红青海新闻网
一季度我省出口增幅位列全国第四青海新闻网